市场策略赢得机先

台湾地区企业经营者的角色从 1951 年到 1989 年,也随同经济的变易发

生了变化。其演进约可概分为 4 个阶段。

在 50 年代以前是为低层技术经营,经营者出身于学徒或有一技之长者, 只要有一技之长即可创业,师徒关系的相辅相成是当时的特色。60 年代则处于技资经营,经营者本身除必须具有该事业之技术外,更应拥有足够资本, 否则无法应付规模日益扩大的需要。及至 70 年代进入资本经营形态,大量资本的使用,助长财团及关系企业的成立。80 年代则将迈向管理经营,除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会更明确地划开外,经营者的管理技能亦将日益讲求专业化、科学化,尤其统合能力的运用,更是经营者结合全体工作者意识力量的主要机能。

管理者经营主要在运用组织成员每一个人的力量,来共同完成经营目的。因此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通常必须有 2/3 的时间用在与人相处上,如谈话、倾听、参加会议等,而越是优秀的管理者,越会运用部属的脑力与体力来完成工作目标。所以要发挥管理功能,就要讲求策略,导引企业整体目标的方向,统合人事、财务、行销、生产及研究发展等各部门功能,在要求各部门达到最高效益的同时,使各部门横的联系益臻完美,因此整体长远的规划及事前分段分期计划应是首要工作,其次组织最适规模的评定、动员层次的安排、业务职掌的划分、福利制度的建立、领导指挥系统的归属、协调管理的畅通、控制考核成效显示、奖惩标准规定都要有一全盘作业,务期使管理功能与企业功能形成矩阵状态,并将每一环节扣得相当严紧,始可发挥企业整

体效益。

有竞争就有策略,一般企业策略首先要规划出要不要参与的业务范围, 也就是营业标的物要做什么要确立;其次企业要从哪一方面去获取营业利益,即市场主力的根本项目要确保;其三资源的支配问题要阐明,哪一些以及多少的资源要用在做哪一项业务都要有所确定,各部门人力、设备及运用资本量比例,甚至自动化程度都要妥当分配。

市场策略的目标是在于确保怎样把分配下来的有限资源,用在于业务操作时能取得最高效率、效能和盈利;使产品的预期销售目标取得竞争中最大优势基础,进而结合及协调各有关作业机能,以最有利润的方式提供劳务或财货,而在产品的产销过程中,不仅要争取顾客的好感,组织成员一致的好评,是延长产品生命期的必要条件。最后行销组合的整体运用,更是市场策略的必要手段:

第一、消费者主权的产品设计,顾客需要什么生产什么的观念要贯彻。第二、价格的订定与品质的相对关系,不仅需要有竞争优势,生产者的

获利率及消费者的接受力是价格订定成败的关键。

第三、分配路径的安排宜配合产品性质而异,在兼顾管销成本及销售面广大的情况下作好销售路线。

第四、推广促销应特别重视市场区隔、顾客层次的不同给予有效渗透, 在媒体选择传播上要合乎伦理公序良俗及法令规定。

市场策略对于企业盈利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尤其一个好的策略,对企业是能够发展并保持一贯的活力,使资源、环境与目标得以紧密配合,从而达到效益最大,成本最低,损失最少,但企业的实际盈利,仍视市场大小以及其增长率而定,企业本身的规模以及其策略在竞争中所处的情势,经营人员对所处形势之应变才能,更居于关键地位。一家经营得好而成绩斐然的企业,是在推动一项适当的策略以达成目标,并以适当的组织结构来执行这项策略,而其结构中必包含有高效能的情报资讯、策划、控制及酬偿等系统, 以便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