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借用实物以明事理

由于小学生的实践经历少,思维能力较低,对某些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事理、现象难以理解,在教学中可借助于实物的挂图手段,让他们在具体生动的实物中获得感性材料,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概括成为数学问题。例如,将一只底面半径 10 厘米的圆柱形钢材放在底面半径是 30 厘米的

水桶里,当钢材从水桶里取出时,水桶里的水面下降了 5 厘米,这段钢材有多长?

教学时,用一个量杯装上水(表示水桶),用线捆住一个物体(表示钢材)放入杯中,杯里的水开始升 5 厘米。当重物取出时,水面又下降 5 厘米, 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这样演示几遍,学生很容易地联想到钢材的体积与下降的那些水的体积有关,即底面半径为 30 厘米,高 5 厘米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半径为 10 厘米的圆柱形钢材体积。知道了钢材的体积就可以求钢材的长了。

我深深地感到,在教学应用题时,用图解引路,有了形象思维的参与, 的确可以使学生豁然开朗。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严格训练学生在解题之前自学地画出段图,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