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环环相扣,以根辅本”

  1. 抓备课,促教研。为了使教师上好每一堂课,提高 40 分钟的效率,备好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学校要求教师必须按“常规要求”备课,即根据大纲的要求,把握好每章,每节、每课的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教法、学法、教具,学具,从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到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对教法学法作反复修正直至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因而,需要教师在深钻教材上下功夫,只有在钻透教材广泛学习参考资料的基础上,才能确定科学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总之,教师的教案要能看出教师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板书设计及作业安排。坚决杜绝先上课,后补教案情况的发生。

教学研究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教师形成教学能力。教学能力就是要反映在课堂教学成效上,一是提倡教师学习外地的教学经验和有关先进的教育理论,结合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移植先进的教学模式,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路子。二是采取对比备课的方式,促进教师见己之短,取人之长。具体说就是每单元选取有代表性的一个课题,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及部分骨干教师同时备课,备后进行交流。必要时,可请乡教委或区教研室的领导同时参加,听取一下他们的宝贵意见。

  1.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首要课题。我们鼓励教师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授课艺术。我们明确地制定了学校“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评估指标,要求教师遵循课堂教学原则,指导学生学法, 确保课堂教学做到“三讲清”、“五注重”:即讲清概念,讲清联系,讲清

作用;注重落实双基,注重发展智能,注重提高效率,注重当堂消化,注重中下等生。力求用不拘一格的灵活教法,精讲多练,善于启发和点拨,注意置疑释难,提高课堂效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为使学生学习形成“乐学

——爱学——会学”的良性循环,我们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先导,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采取多种方法,减少学生的厌倦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既分散了学习中的难点,又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活跃课堂气氛,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