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整理的特征

信息有如生物,随时随地衍生和扩大;尤其对现代人来说,信息的无边, 就如巨大的海洋。管理者每天拿到的早、晚报,加起来的字数那么多;坐在汽车里看到的是广告;公司里公文、电话、商业资料如潮水般流过双手;休息时看到听到的尽是书本、杂志、电视节目、广播录像带⋯⋯连一本新的电脑手册都是信息家族的一员。这些数之不尽的资料似乎足以将人淹没,但实际上,一直认为与工作无关的资料大都能可以过眼即丢,想要在信息社会里过健康生活,除了大胆取舍外实无他法。

唯一担心的问题,是如何整理自己苦心收集来的实用资料。只要用心收

集资料,光是报纸、杂志就成箩成筐,再加上其它媒体,更是不可胜数。资料到手未必是难事,但如何整理、活用这些资料却让人大伤脑筋。“资料整理术”是利用一种手段处理资料,不让你重复地把小山似的资料搬回家,然后望着发呆,最后丢进垃圾筒,于是,觉得你是一个傻瓜。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倾向,常许下承诺,狂热地要求自己把能收集到的资料都放在手旁,其结果是毫无能力去处理,全变成废纸丢进垃圾筒,许多上班族都有这种经验。对于这种状态,可称其为“资料肾亏”。在中国传统中医学里,习惯地把因房事过度而造成身体虚弱的症状称为“肾亏”;而“资料肾亏”是指资料过多过滥,使人们的头脑和神经疲惫不堪。即许多人在没有确定目标和意识不清的情况下,就大量收集资料,或者收集到的资料重复的太多,以致收集者无法理解收集资料的含义,造成大脑神智不清,出现不健康的状态。

不管是何等重要的资料,如果仅保持刚拿到手的形式,一定会因表现方式和媒体的不同,而无法归纳和应用。未经整理的资料是无法提高工作效率的。

  1. 工作效率化

许多人在初尝资料整理术的甜头时,不禁喜上眉梢,而这种快感逐渐使很多人将资料整理视为嗜好而乐此不疲。当然人人有不同的嗜好,但是不能错将嗜好当工作,否则很容易又回到浪费精力和无意义的原点上。

有很多人无限制地剪报、贴报、建档,这完全是嗜好。对工作来说,资料整理只要能够做到需要时就能找到必要的资料就行。也许你觉得,如果费时费钱去剪存一些不必要的报纸,还不如去做些对自己生活更有建设性的事。资料整理并不是信息工作的目的。它是整理各种不同规格的第一手资料, 然后加以运用在工作上,以发挥整体的功能;资料整理的最终目的是“工作”, 而不是“整理”。所以管理者一定要在收集来的资料中,找出一些法则,以此为武器,或创造畅销产品,或找到更有利的商机。创造利益绝对是信息工作的最终目的。

工作和资料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过去总认为“资料工作”是大众传播工作者的特殊工作,但现代社会都是以资料为中心而运转,没有任何人能公然宣称他的工作和信息全然无关。因此,信息工作的哲学和技术就成了这个时代社会人的基本素养。

要保持工作愉快的条件之一就是工作效率化,至少资料整理要能发挥清晰思路的功能。这才是信息整理工作的意义。

  1. 整理和保管

资料整理可分为“整理”和“保管”两部分。“资料整理”是通过归档、剪报和索引等方法,来从事“整理保管技术”。不过这种整理保管技术大都是善后的工作。通过处理,使以后有必要时能迅速方便地获得必要资料。这个技术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却是如何将汇集到的资料加以活用。市面上有很多关于“资料整理”的书籍,但却过分强调整理保管的技术,容易失之偏颇。因此,兼顾活用资料和取用时迅速便利的资料整理术,可以说是资料整理和保管工作的两大动力。

不过保存资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即使投入很大的热情,也不能马上立竿见影。常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整理好的资料,经过一段时间后,总会有“更需要你注意”的工作分散你的注意力。结果堆积如山的资料再度侵占书桌,光要找一份需要的报纸,就得花费很多的时间。要简化这段工作的话,

必须在收集资料和活用信息时,已系统化地处理完了存在的问题。因此,资料整理的第一步,就是要设定连续作业的方式,让资料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