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并利用集团思考

所谓创造性的人,许多人会联想到就如爱因斯坦或爱迪生那样,自己研究、创造灵感及发明的人。然而事实上,许多创造性的理念是由共同作业的集团产生的。意见的相互作用与混合促进观念的构成。

古代有句俗谚:“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即与其少人,毋宁多些人来参与。不用说,这句话到现在仍是事实。

近年来,盛行特别促进产生独创意见之集团思考,这种新的利用法已被开发。这本来是设计新宣传计划之广告代理店所使用的方法,不久就为各种团体为了发展集体创造力而采用了。

阿列克斯·欧兹勃在领导世界闻名的广告代理店巴藤、巴顿、达斯汀、欧兹勃之时,就产生这种理念,命名为智囊团。

从以前到现在的会议和智囊团之不同处在于,以前的会议是以意见的评估与批判为重点,而不太实施实际能产生意见本身的工作。在以前的会议上, 主席一手包办整个会议,他就是老板,而且经常会封闭反对的意见。即使有

新的意见发表,因为会立刻被分析而下判定,所以无法自由地予以表达。 而在智囊团中,把尽可能产生与价值无关的意见当成目标。即使是无聊

愚蠢或错误的意见,也许会在其他出席者的脑海引发极佳的构思。

欧兹勃如下般叙述着:“联想的泉源是交流的。参加讨论者提出意见时, 几乎是自动地刺激对其他意见的想像力。同时,他的意见也刺激所有其他参加者之联想的泉源。”

在典型的智囊团中,通常 5 至 10 人的团体预先互相讨论将发表的一个问题。主席经常在提出要讨论的问题后,就回到一般参加者的座位上。团体的某个人负责大略记录提出的意见。(有时候请专门的书记记录,或是使用录音机。)谁先提出意见,谁就是智囊团第一个开口说话的人。绝不做批判或分析,也完全不提反对的意见。把其他参加者的意见当作基础而提出意见也可以,提出完全不同的意见也没关系。关于意见的规则,完全没有。尽管多么不好的意见,也许隐藏着有助于某位参加者能提出好意见之因素。让独自工作者个别地提出意见,开如此的会议能产生许多代替案。

智囊团有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1. 不施行意见批判。排除有如下判断的意见。分析在会议结束后进行, 不在会议中。

  2. 鼓励“想说就说”。意见愈随便,愈会产生好的意见。

  3. 意见愈多愈好。提出的意见为数愈多,能用的意见也就愈多。

  4. 参加修正者的意见予以组合。把其他参加者提出的意见当媒介,借此产生意见。

智囊团并非意味着可以应用到所有种类的问题上。根据场合,也有些问题最好由一个人来思考。智囊团最有效的是处理特殊的问题,而不是一般的问题。必须让处理的问题清楚,参加者应该把所有的必要资料全部存在脑子里。智囊团不是检讨新的资料之地方,所有的参加者要认识所谓智囊团是什么,即使看起来多么微不足道的意见,也必须有把它发表的意欲。不幸的是, 许多社员被训练成只有完全不涉及枝节问题时才开口,因此相当不容易发言。这个问题如果被克服(同事间可确定能够轻易地参加智囊团之后),他们就对计划的成功有贡献,也可达成无误的计划。

提出各式各样的意见,在结束说明后必须慎重地各个予以分析。负责这件工作的管理者,必须选择认为最有效的意见,使用如何决定采取解决方法的技术,再予以分析,最后下定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