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头绪整理技巧
- 只用一张便条纸卡片,也能让头脑清晰
从“整理信息”的观点来看,对于资料存档、书架整理都得列入考虑范围。收藏的档案能正确地整理正确地使用,再加上清晰的头脑,才能使收集的信息顺利地被运用。
人的头脑,是收集信息的第一站,就像书架一样,如果书架乱七八糟, 想要迅速得到或整理资料,是绝不可能的事。解决的方法是使混乱的头脑解放,而且必须经常如此地做。其中的一个方法,就是利用记忆。例如当面对
很复杂的问题时,立刻根据记忆及以往的经验,整理出头绪来;若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要培养新的观点。在解决这个难题的过程中,若使问题两层、三层地积压,任何人的头脑都会十分混乱的。
对于这种棘手的情况,无论在脑中如何想象,仍要作出最后决定。这时, 我们就得将头脑比拟成活页的记忆插卡,找出最理想的方法。为了达到目的, 该如何作呢?时间充裕吗?商量的对象是谁?一切有关事项必须在便条卡片上列举出来。
记忆插卡法有助于帮助混乱的头脑理出头绪。当然,在书写时,一道道解决方法,也会逐渐清晰浮现。
混乱的头脑是由于血液集中,使脑部感到沉滞,当然也就无法维持自身的平衡。以手书写,可以缓和这种血液集中的现象。感到迟钝的头脑,也可恢复正常。
记忆卡的另一个意义,是象灯号故障的十字路口上指挥交通的警察的角色。警察的手势信号,就代表记忆的指示方向,使混乱的头脑得以畅通。
以一张记忆卡的效用,使头脑清晰,不仅解决头脑的压力,也可解决很多问题。所以,清晰的头脑是解决一切事情的先决条件。
- 记忆是才华洋溢的根本
人的大脑非常微妙,其记忆容量十分庞大。也许不能与大型电脑相比较, 但是其实际储存量,也是相当可观的,与天文学的规模一般宏伟。
大脑的记忆构造是亲身体验的累积,可使其活用,也可使其冷冻,能够顺利地活用是最好的作法。若按下资料显示的键盘时,就应有“现在我必定要作某事”的意识,而不是“请打开吧!我需要某项资料”。意识能使头脑确认目标,能对积存的信息加以活用,这是脑部作业很重要的一环。
对于目的意识,必须专心一致,直到完成为止,不能三心二意,否则就很难以达到目的。
难题的解决方法常会在下意识中浮现出来。有时无法解答的问题,暂且搁置,反而会有奇迹出现。很多实例都能证明人类潜在能力的不可限量。
例如法国有位数学家宝安卡勒,曾为了某一个数学定理,数日不眠不休地苦思,最后仍无法解答,于是干脆搁下,暂时出去走走。一会儿马车来了, 他正踏出脚要爬上车时,脑中突然出现了久思不解的数学解答。
不只是宝安卡勒,很多著名的数学、物理定理或法则,都是经由这种方式产生的。比如: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竟是在洗澡时无意间想出来的;万有引力定理,也是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才发现的。
以这种方式想出很多疑难问题的解答的例子非常多。由此可知,暂时搁置问题也是很重要的一种作法。这种作法,在思绪的重新整理上,有激污扬清的功效。
虽然也许你没有因暂时搁置的作法而有重要发明,但在工作上,却肯定会有很多小小的发现。平时,当你工作搞到焦头烂额的地步时,干脆把事情放在一旁,让脑子有点空间,稍微休息一下,再重新出发,毕竟脑力是愈用愈活的,记忆是才华洋溢的根本。
- 稍加记录后,暂且抛却问题
想了许久的问题,仍不明了,不妨稍做记录后,暂且不去想它。搞不好也许有奇迹出现,或是转而思考其他问题,这种移动方式也是一种有利的作法。
如前所述的“暂且抛却”,虽然表面上不思考这问题,潜意识却没放弃。而其中主要的关键,正是暂且忘掉,转移思考,使头脑轻松一下后,往往能意想不到地解决问题。
但是,如果最后还是无法解决的话,想在中途就放弃也是不行的。由于潜意识中有“无法忘记”的意志存在,接二连三地刺激脑部,以致无法有新的观点重新出现。
因此,要让头脑有空间处理思考,而不是一再给予同样的刺激(即思考同样问题),使它疲乏,无法正常运作。
再强调一次,清晰的头脑,才能解决混乱的事情。4.积极的休养是使头脑清晰最好的方法
工作一段时间后,非得作短暂的休息不可。这种作法,主要是以重整思绪、提高工作效率为前提,所以非实行不可。在家里或事务所时,也要尽可能利用短时间休息。
这里所谓的积极休养法,是伸伸手,走一圈,时间大概是三分钟。虽仅三分钟的时间,却也要尽量尽力而行。
短短的三分钟内,弯弯腰也可以,让身体流一点点汗,舒活一下筋骨。偶尔选择聆听音乐,也可得到休养的效果,使头脑轻松一下。在三分钟内, 尽可能以各种方式使整个人稍做休息,让头脑没有负担。
把三分钟的休息时间安排在工作段落间,效果远胜于中午在咖啡屋内吹冷气“休息”更有意义,也比爬在桌上午休片刻更好。至于作剧烈运动,象棒球、桌球、跑步等等,却往往不会比运动前头脑更加清楚。
刚才所说的运动,应该算是“消极的休养”,只是在浪费时间,而前面所说的休息,却是有助于清晰头脑的恢复,所以称为“积极的休养”。反正只要能使头脑保持清晰,可以使工作顺利进行,就是“积极的休养”。实行这种方式,才能稳健处理资料。
“积极的休养”是保持头脑清晰、恢复疲劳最好的强心剂,对整理术而言,绝不能漠视这一点。
- 将复杂问题“分条化”处理是解决的关键
卡文先生常被人委托处理有关遗产方面的问题,而委托人往往只是说道:“一切拜托了!”正确地说,虽然他们急于告诉详情,但从一开始招呼后,就省略不少重要实情,只想要尽可能在利他的情况下处理案子,而不让卡文先生得知真正的“详情”,以致使他常常在处理上摸不着头绪。
不只这样,有不少当事人连过世亲人的遗产有多少都不知道。往往他们不告诉他实际情形,只要代为处理遗产。若他多问一些切身而重要的问题时, 就用“你是局外人”这句话来回答他,使他不能顺利处理案件。的确,涉及遗产的法律与税务问题是十分麻烦的,外行人很难理解。但是即使对相关法律一无所知也无所谓,而重要的是应具备一些基本常识,如“到底应先考虑什么”的问题,首先以切身问题为例,例如:“税金”、“不动产”、“分配方法”等小问题,能先列出的话,就很容易了解而可寻求解决的办法了。
对于复杂的问题给予细分化,常有助于案件的明朗化,使案件能尽快解决。对于无法细分的部分,就可委托专业人士处理。
对于复杂的小问题,同样可分为几个小题来处理,这种方法称“因数分解法”。无论是大学每期期末考试,或会计师检定考、司法考试等等,认真的考生可用此法作为读书时整理分析的标准。若能顺利通过数种考试,也是
归功于此。
所以无论读书或写文章,在遇到无法理解的情况时,分析问题往往可以使复杂问题简易化,进而解决问题。尤其遭到大问题时,用这方法,绝对没错。
- 以因数分解法,使头脑清晰
前面谈过,对于长期的目标,采取“因数分解法”是十分有效的。此外, 一天或一小时的短时间,也能有效地处理信息。
比如看专业论文时,深奥的文章,有时读一遍或两遍仍不能融会贯通。论文难懂的原因,往往是因文句太冗长。法律论文便是这一类的典型。
一篇文章内如果常出现“由于”、“所谓”、“但”、“如此一来”、“是谓”等等句型,首先把这些字作上记号来整理,使其成为单句型的文章, 就很容易了解。象这样把问题细分化,就是因数分解的应用,十分容易。
因数分解法是解决复杂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但至于如何分法、如何使用, 其前提是要有清晰头脑,才能使信息清楚,这是运用的方法。
- 细分法的另一个武器——分枝法
“复杂问题细分化”,除了因数分解法外,还有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任何信息不会单独存在,必定是互相关连的。因此,如果其构成要素只
有一个时,便要详细观察整个事情。最初所收集的资料往往不能给予正确的评价。
譬如公司概况,如财务方面,是赚?是赔?往往一般人守口如瓶;至于今年与去年相比较,是成长或后退?甚至与其他公司比较又如何⋯⋯往往不得而知。由于这是公司机密,属于个体的单独信息,想要作评量考核是不可能的。
管理者应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公开化,而且为了让全体同仁都能了解,可设计出一套“系统树”的结构图,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以及资产状况等, 作成树木的根、干、枝的图表化方式来说明。整体上,把各枝干的重要性也细加解释,使公司同仁均能了解公司营运状况,此方法也称“树木分枝法”。
这种方式可以运用于各种情况。比如实行新的计划方案时,有关预算、人员、用具等的数量、获得方法等等,将一段时期内的各种相关问题,以分枝方式顺序推演下来。看到这张图表,必能完全掌握整体构成,而且可以轻而易举地思考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此分枝法与前面所介绍的“因数分解法”,目的都是使复杂问题细分化, 逐一的理解后,再予以整体性的处理,这与保持头脑清晰的原则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