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国情、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渗透开放意识

从地理方面看我国的国情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地区差异大,要使学生热爱祖国,必先使其了解祖国,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

  1. 看资源优势,看前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民族自豪感。如在“能源和能源利用”一章教学中,引导学生看我国能源优势:(1)煤炭资源的储量很大,1983 年累计探明储量已达 7700 亿吨,居世界前列。(2)石油资源前景可观。(3)可开发的水能居世界第一位,理论蕴藏量为 6.8 亿千瓦。(4) 核能资源丰富并已开始建立核电站。

再看我国能源前景:(1)1981~1985 年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新建和扩建的大型煤矿、水电站、开发油田及海上石油等前景广阔。(2)各级政府正积极对工交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改善管理、降低能耗,充分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通过两看,学生说:看优势,我国能源资源丰富;看前景,我国能源前途广阔,虽然某个地区的某个时期会出现某种能源短缺问题,但只要掌握了

科学技术,就能合理地开发利用,加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1. 结合城市,环境、人口,有机地进行时事政策教育。

结合“我国城市建设有前景”,着重从概念、现状、作用等方面阐述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建设小城镇”这一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的道理,使学生懂得就地转化不断增长的城镇人口的重要措施,为逐步消灭三大差别创造条件,既能解决随人口不断增长而出现的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又考虑到消灭三大差别。

结合“环境问题的产生”,联系实际,批判了随意占用土地,滥捕鱼类, 破坏水质和水生物,滥伐森林,滥垦山地,造成水土流失等等错误行为。同时明确了贯彻水产保护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明辨了是非,看到解决好环境问题的迫切性和现实性。自觉地维护和遵守这些法令法规。

在“协调人类发展和环境关系的重要途径”一节中,课文把“控制人口增长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作为首要问题提了出来,为什么要“控制人口数量?”人口的增长不仅要同经济发展的水平相适应,而且要同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载量过大,会使人们生存带来危机。为什么又要“提高人口素质”?因为解决人类与环境的矛盾,主要靠发展生产力来解决。人是生产力的最活跃的因素,人类文化、科学技术和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对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环境都起到积极作用。学生在总结中写道“控制人口增长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一个事物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否则将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进程。

在进行政策法规教育的同时,要把改革开放意识渗透到地理教学中。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总方针,在地理教学中,我们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手段等也都要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渗透改革开放的意识。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了解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优势。不少中学生对改革开放的意义比较模糊,有的甚至认为,改革开放与己无关,为此我通过比较的方法,将我国的经济与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进行比较,使学生们懂得,我国经济还很落后,改革开放势在必行。通过剖析日本,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型经济的优越性。日本二战后从废墟中跃为世界经济强国,其主要原因是采取了大量吸引外资,引进技术,扩大对外贸易等措施。通过一系列对比及对日本国的剖析,同学们会产生一种强烈的紧迫感,进一步懂得改革开放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中国要富强,要走向世界, 不改革开放怎么能行呢?这些生动形象事例比枯燥、填鸭式的说教效果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