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图释文 相辅相成

教材中的每幅图像,都是紧密配合课文而精心绘制的,每幅图像所反映的内容和意义各不相同,因此,在运用图像时,必须仔细研究,搞清图意。以图释文,图文并举,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地球仪”一节有关“地球仪为什么是倾斜装置?”、“经线和经度”、“东半球和西半球”、“纬线和纬度”、’南半球和北半球”等示意图,是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使复杂问题得到简明表达,在教学时除了说明地球的自转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运转外,还要讲明地轴和公转轨道面成 66.5°的夹角,这既是对课文的补充,又为讲授“地球的公转和四季的形成”埋下了伏笔。指导学生阅读这几幅图像,除了能帮助学生理解象地轴、两极、经线、纬线等抽象的概念外,还有助于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经度、纬度的确定; 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河流”一章中的有关黄河的上中下游的划分及特点等内容,只读课文, 使学生有“空中楼阁”之感,不易理解和掌握。指导学生读“黄河流域图”、“地上河示意图”等图像,就会使学生清晰地掌握黄河的上游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多泥沙,下游“地上河”的特点,并使学生懂得,治理黄河需分段进行的原因以及“引黄淤灌”化害为利,打破了下游不能引水灌溉的“千古戒律”, 为农业生产做出了贡献。

同样,讲“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和形成的过程”时,结合教材充分利用“世界气候分布图”、“各自然景观分布图”及“各自然带的动

植物示意图”,或将它们制作成彩色活动投影片,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运动,以图解释成因,使教学更具有直观性,收到化难为易的效果。

从以上三例可见,以图释文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收到图文并举、相得益彰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