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讲——消化知识,启迪思维

当代小学生的参与和自我表现的意识越来越强。根据这一特点,在学生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己的讲和老师的“点”,把知识学活,达到能围绕课文每个问题的“焦点”分解出符合一般思想规律的“问题链”。

讲的方法很多。

(一)抢答。抢答式有利于营造竞争平等的教学氛围,促进“认识流” 和“情感流”交互的作用。因此要求教师在设计抢答问题时,既要能体现明确性、启发性,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注意深度和广度,让优生吃得饱, 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了。采用抢答式特别是对中下等生更能极大地刺激他们的情绪反应,使他们变得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情绪饱满, 最大限度发挥自心潜能。

(二)说图。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说图可引兴,说图可解惑。不少的地理知识是“文从图来,文落图上”。“教学最好的是从实物的观察入手”。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经验欠缺,因而他们对高度抽象的知识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许多时候都需要通过再造和想象,把材料转化为图形, 凭借对图形的直观感知来支持抽象的思维发展。学生由于记住了最重要的地图、地理图象,形成深刻印象,就能靠想图来分析解答地理问题。比如:《地球的五带》这部分中“为什么直射时温度就高,斜射时温度就低呢?”讲清这个道理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江文英老师在教学时充分利用课本的插图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很快地理解了“为什么直射时温度就高斜射时温度就低”的道理。这是因为阳光直射地面时,单位面积所获得的热量多;阳光斜射地面时,单位面积所获得的热量少。江老师还利用手电筒的光垂直和倾斜照在墙上时的高度不同,来说明这个道理。这就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创造了与学生心理相融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活泼的气氛中,愉悦地获得知识。

(三)讨论。对照图像讲,有时答案各有千秋,这时教师加以引导并参与同学们的讨论,让同学们各抒己见,互相交流。并在学生已有的心理水平, 认识水平和学生难以直接感知内涵之间,架设桥梁,点拨疏导。使学生通过大脑表象的加工、改组、深化,产生与课文内涵相同的形象,所学的知识得到升华。

(四)汇报。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我们还组织多姿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 把获得的情况在课堂里进行汇报演讲。例如:在讲家乡的地形概况时,让学生对自己家乡的地形概况,以及山脉、平原、河流、湖泊、水利工程是怎样分布的,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为在课堂汇报演讲作好充分的准备。

(五)开拓性地讲。为了引导学生对获得的认识加以引伸,从而达到深化知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自己身边的地理现象。比如:学了平面图这节后,让学生谈一谈“我管理区新村建设的规划”的合理化。当学生初步掌握和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时,他们感到了学习地理是有用的, 学习的积极性就更高涨了。

(六)演示。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利用图片、模型、标本等手段对各种地理事物,地理现象进行模拟形象的演示,这种边演示边讲解的手段,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而且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点拨疏导。点拨疏导式的讲,着力突出一个“精”字。即“讲述

要精”,“讲解要精”,“讲读要精”。教师应该要正确、生动地向学生描述各种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形象。在解惑时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解释、分析和论证各种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和地理成因。

四、练——深化知识,形成技能 “练”是知识的巩固与深化,掌握与应用,是教学全面达标的重要环节,

通过操作性的练和反馈式的练,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和掌握刚学到的技能、技巧。在导练的过程中首先指导学生认真完成课后的“问题和练习”,以及各阶段安排的“课堂练习”。其次围绕教材需要,要解决的问题,设置疑难, 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画一画”,“做一做”。比如:辨方向测距离时,要求学生做辨方向、测距离的演习。在讲地图和平面图时,为了使学生知道地图与平图的区别,要求学生画出学校的平面图,用方格法画行政区图,填充地图等。讲地图和地球仪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要求学生用乒乓球制作小地球仪,用铝丝做经纬网。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巩固、加深和提高了所学的理性知识,而且发展了智力和才能。

小学地理“四步式”的教学模式,起到了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和效益,创设了愉快、合作、融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师生关系,学生主动投入和参加教学全过程,由畏难厌学转变为“爱学好问”,成绩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