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灭夏和商王国的建立

复代未年,夏桀无道。据说当时夏族的部落内部“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史记·夏本纪》),外部“为仍之会,有缗叛之”(《左传》昭公四年)。商汤趁此机会翦灭夏族的许多部落,扩大自己的力量,正如《孟子·膝文公下》所说:“汤始征,自葛(河南商邱北)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灭葛之后,他又攻灭韦(今河南滑县东南)、顾(今山东范县东南)、昆吾(今河南濮阳),然后以伊尹为佐,向夏进攻,桀被放逐于南巢(今安徽南巢县) 而死。《诗经·商颂·长发篇》的“韦顾既伐,昆吾夏桀”,正是商人歌颂汤灭夏的史影。

商汤之初,其国并不太大②,后来由于四出征伐,灭掉许多小国,商王国的版图才逐渐扩展趄来。特别是攻灭昆吾、夏桀,“尽有夏商之民,尽有夏商之地,尽有夏商之财”(《吕氏春秋·分职篇》)后,便拥有东自洛水, 西至羌境的广大地域,建立起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战国策·齐策四》云:”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吕氏春秋·用民篇》又云:“当禹之时,天下万国,至于汤而三千余国”。这种“国”即

部落数字的减少,正是成汤不断进行统一战争的结果。

商族战胜夏族的过程,就是商王朝建立的过程。中国国家形成的形式, 与雅典式的不同,和罗马式的也不一样。这就是说,它既不是直接从氏族社会内部产生,也不是在氏族社会形成的一个集团同氏族社会外另一个集团的对立中产生,而是在氏族社会的内部分化成氏族贵族和平民阶级,在氏族社会发展起来的阶级对立中,“作为征服外国广大领土的直接结果而产生的”

①。灭夏后的商族,在不能把夏族部落成员吸收到自己氏族团体里来,又不

能通过氏族团体去统治他们的情况下,如同恩格斯所说:“氏族制度的机关便必须转化为国家机关,并且为时势所迫,这种转化还得非常迅速地进行。但是,征服者民族的最近的代表人是军事首长。被征服地区对内对外的安全, 要求增大他们的权力。于是军事首长的权力变为王权的时机便来到了,这一转变也终于实现了”①。成汤可能就是这样逐渐变成商王朝的第一个统治者的。周人灭商后,周公口中的成汤,是个“克即宅”、“克即俊”(《尚书·立政》),“明德恤祀”(《尚书·多士》)的圣王,所以上帝信任他,命令他吊民伐罪,殄灭那暴戾天下的夏桀,建立了商王国,成为万民之主。春秋初年,宋襄公作《商颂》②也歌颂成汤的事迹说:

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肇

② 例如,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 478 年)楚灭陈。元王元年,越围吴;到元王三年(公元前 473 年),越灭吴。在此后十九年,晋国的赵氏灭代。越和代都可以说是新兴的国家。

① 王国维疑蕃即《汉书·地理志》鲁国的蕃县,也就是相上的东都,今山东膝县境。丁山不同意王说,“论

定商人发祥地决在今永定河与寇河之间”(《商周史料考证》,龙门联合书局,第 17 页。),丁说胜。

① 例如葛毅卿:《说■》,《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集刊》1935 年,第 7 本。 杨树达:《释■》,

《积微居甲文说·卜辞琐记》,1954 年,第 47 页。丁山:《商 周史料考证》,1960 年,第 13 页。

② 《荀子·成相篇》云:“契玄王,主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这里的砥石、商,可 能都是水名。

有彼四海,四海来假③(《玄鸟篇》)。

武王载饰,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易,苞有三蘖,莫遂莫达, 九有九截(《长发篇》)。

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殷武篇》)。

《商颂》五篇所记的成汤事迹,不是歌颂他的丰功伟绩,就是称赞他的勇敢威武,所以《史记·殷本纪》也说:“于是汤曰:‘吾甚武’,号曰武王”。成汤之号武王,可能是由于他之武功赫赫的缘故。

武王之称,商时无征,甲骨卜辞中尝称为“武唐”(《续》1、7、6); 金文中又称“成唐”(《叔夷钟》)。由成汤又作武唐例之,成唐,正是《玄鸟篇》之所谓武汤。

《荀子·成相篇》说:“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十有四世, 乃有天乙是成汤”。《世本·帝系》也说:“汤名天乙”。天乙,甲骨卜辞中作“大乙”,其例繁多,不胜枚举。大乙,在甲骨卜辞中又时称为“高祖乙”(《粹》162)。这里的高祖,当是远祖或始祖之通称,而大乙之称“高祖”又相当于后代之“太祖”或“太祖高皇帝”。甲骨卜辞中,不但有成汤的专祭而且又说他能够“受又”(授佑)。我们知道,甲骨卜辞中只有上帝能够“受又”,现在成汤有了这种权力,就更说明他在商族社会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