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纪年
商代纪年不仅是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且也是解决前述夏代纪年的一个前提,在我国古史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但商代纪年在目前史学界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其主要分歧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第一,关于商代积年问题,主要有以下三说:
(一)四百余年说,即将商代纪年定为公元前 1562—1066 年①。此说的主要根据是古本《竹书纪年》所载:“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
(二)五百余年说,即将商代纪年定为公元前 1600—前 1028 年①。此说的主要根据是《孟子·尽心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
① 《路史·后纪》第十三卷下注云:“十七主,通羿、浞四百三十二年。”
①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册。
①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第六章《年代》。
(三)六百余年说,即将商王朝纪年定为公元前 17 世纪——前 1208 年, 认为商代纪年“大体为六百年左右”②。目前史学界持此说者较多,但各家对于它的终始纪年各不尽同。此说的主要根据是《左传》宣公三年:“祭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③。近年来,通过对二里头、二里冈和殷墟文化等商文化三个不同时期的典型遗址的 C14 测定的年代分析,勾划出整个商文化之考古学年代的大致轮廓如下:商代早期公元前 1800—前 1600 年;商代中期公元前 1600—前 1400 年:商代晚期公元前 1400—前 1100 年。根据这个考古学年代,推断商汤建国的年代在公元前 18 世纪,盘庚迁殷在公元
前 14 世纪初,商纣亡国约在公元前 12 世纪末。整个商代纪年约为 600 余年, 与前述的第三种主张基本一致④。第二,关于周武王灭商的年代,也是一个众说纷坛,莫衷一是的问题。过去胡厚宣在其《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中, 曾经作过统计,约有十二说。近年来,有的同志又作统计,共有十八说之多
⑤,而其具有代表性的则有以下三说:(一)公元前 1122 年说。董作宾在其《殷历谱》,以刘歆《世经》中关于商代纪年的记载推算而得。
(二)公元前 1066 年说。最早为日本天文学家新城新藏在《周代的年代》中所提出,后为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齐思和等人所编《中外历史年表》等所采用。此说主要是根据汉世所传《殷历》①中关于周代纪年的记载,以及陶弘景《古今刀剑录》中的有关材料。
(三)公元前 1027 年说。此说最早是梁启超在其《最初可纪之年代》
②提出,其后雷海宗的《殷周年代考》、陈梦家的《西周年代考》等均采此
说。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第一册出版后,此说更为许多学者所采用。此说主要依据《史记·周本纪·集解》引《竹书纪年》:“自武王灭殷以至幽王,凡二百五十七年也”,推算而得。前引 C14 测定的商代晚期公元前 1400
—前 1100 年,与此说也相吻合。
近年来,一些学者通过对天象和地下出土的西周铜器铭文的研究,对《竹书纪年》关于西周纪年的记载提出了疑议,并认为把武王灭商的年代定为公元前 1027 年是不可靠的。这些说法,当然可以继续讨论,但他们所采用的治年方法,是值得重视的③。
②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册,第 156 页注①。
③ “载祀六百”的“载祀”为复词,意渭殷商有六百乐耳。《汉书·律历志下》引刘 歆《三统历》又曰: “自伐桀至武王伐纣,六百二十九岁,故传曰殷,载祀六百。”
④ 参见杨宝成:《商代纪年新议》,《吏学月刊》1983 年第 3 期。
⑤ 何幼琦:《周武王伐纣的年代问题》,《中山大学报》1981 年第 1 期。
① “殷历”历谱的制定时间,据朱文鑫《历法通志》的考定,约在二千三百年以前,比《竹书纪年》还要早一些。但是关于历史年代部分,今天能够看到的,都是汉人的记载。这些材料虽然已经隐晦,但还可以整理出来。“殷历”的年代是刘歆以外的唯一说法,是汉代相传的旧说,可能也是战国以来相传的旧说, 因而是比较可靠的年代。从这些说法里可以看出:商的开始时期是由公元前 1567 年(汤的十三年)向上
推十二年,即公元前 1579 年,到周文王伐崇那一年(公元前 1083 年)正是四百九十六年,与《竹书纪年》
的殷代年数相同。参见唐兰:《中国古代氏史上的年代问题》,《新建设》1955 年第 3 期。
② 《饮冰室合集》第十二册。
③ 张钰哲:《哈雷慧星的轨道演变的趋势和它的古代史》,《天文学报》第 19 卷 第 1 期;赵光贤:《从天象上推断武王伐纣之年》,《历史研究》1979 年 10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