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都城遗址

燕建国约九百年,曾几迁其都。据《世本》所载,春秋时“桓侯徒临易”, 宋忠以为河间易县。按汉之易县非今河北易县,应在今雄县境。《水经·易水注》乃谓文公徙易,即当春秋早期;又谓战国时昭王始城下都。燕下都遗址在今河北易县县城东南,早在三十年代已作过考古勘察。1949 年以后又经过多次复查与发掘,并已初步查明为东西二城,时代稍有早晚,但大体属于战国时代,实即燕国晚期国都。

关于燕国早期的国都,据文献所载和近人的考证,多谓在今北京市及其附近,但具体地点一直不很清楚。清代末年据说在北京南郊,或说在芦沟桥一带曾出土“匽■”(即“燕侯”)铜器。六十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以此为线索,在北京与拒马河之间进行了考古普查,发现了一批西周遗址,其中尤以房山县琉璃河遗址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引起学术界广泛的注意。

经过多次发掘判明:琉璃河遗址分布范围约四平方公里,主要包括董家林城址和黄土坡墓地以及刘李店等一般居民区。城址的详细情况还有待继续探查。黄土坡墓地现已发掘出一批西周墓葬和车马坑,并出土不少珍贵铜器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带有“匽■”铭文的铜器中,有一件记载“太保”活动的情况。此“太保”即召公奭,“匽■”应为召公之子,有可能是燕国的第一代诸侯。据《太平寰字记》记载:汉良乡县即燕之中都。今董家林城址距汉良乡城址仅数里,其为燕都应该是没有疑问的了。

参考书目:

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北京房山县考古调查简报》载《考古》1963 年 3 期。

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北易县燕下都故城勘察和试掘》,载《考古学报》1965 年 1 期。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琉璃河考古工作队:《北京附近发现的西周奴隶殉葬墓》,载《考古》1974 年 5 期。

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商周组:《商周考古》,文物出版社,197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