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的起讫年代

战国时期的结束年代,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公元前 221 年,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关于战国的开始年代,从来就有许多不同的说法:

(一)司马迁在《史记·六国年表》中认为:战国起于周元王元年,即公元前 475 年。

(二)宋代的吕祖谦在《大事记》中认为:战国起于鲁哀公十四年,即公元前 481 年。这是为了上接《春秋》的记载,也就是因为名为《春秋》的鲁国编年史是终于鲁哀公十四年。

(三)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战国起于魏、赵、韩三国迫使周

② 《西周纪年铜器与武王至厉王的在位年数》,《文史》第 13 期,

① 详见《西周的年代问题》,《江汉论坛》1983 年第 8 期。他所说的“月周正朔换算法”,有两个步骤: 第一步不改周名,只改月份和日辰,换算为“正月某周某日辰”。其办法是先在于支周期表中宣到铭文的日辰,作为起点:再接铭文的月份另照另表的千支数,在于支周期表上向后顺推,推到的干支,就是正月同周所求的日辰,第二步是把“正月某周某日辰”换成“正月某日至某日朔”。其办法是在于支周期表上, 以第一步求得的日辰为起点,根据铭文的周名按

威烈王承认列为诸侯之年,即公元前 403 年。

(四)清代林春溥的《战国纪年》和黄式三的《周季编略》中都认为: 战国起于周贞王元年,即公元前 468 年。春秋战国之交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大变革时期,这种变革的性质,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这个变革是不平衡的,因而明确指出它的具体时期是不可能的,一套悠久传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的崩溃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何况中国幅员广大,各地有先后快慢之别。例如山东半岛的邹国,到了战国中期,仍然保存有邦国时代的残霞余辉。

论者或谓“三家分晋”,是晋国政权易手的标志。但是从新出土的《孙子·吴问篇》前来看,在“三家分晋”之前,六卿早已分晋,并且从孙武对答吴王阖闾的活中,可以看到六卿不同程度地对田制和税制进行了改革,破坏了以前的井田制度,确立了一种新的土地制度,因此六卿的政权已属封建性质。后来的“三家分晋”,只是新兴地主阶级内部兼并斗争的结果。论者又说“田氏代齐”,是齐国政权易手的标志。也就是说,公元前 481 年田氏杀死齐国国君齐简公,就推翻了齐国的奴隶主阶级的统治,代之以地主阶级专政。而在此以前,和齐国相邻的鲁国,新兴地主阶级早已取得政权。公元前 562 年鲁国季孙氏、叔孙氏和盂孙氏的“三分公室”和后来的“四分公室”,

就是这样的性质。因此沦者们认为,公元前 481 年,继鲁、晋之后,新兴地

主阶级在齐国取得政权,这标志着中原地区普遍地进入了封建社会,用这个年代来作为战国时期的开始,是比较合适的:。

周元王元年(公元前 475 年)是《史记·六国年表》开始的一年。依据司马迁的意思,从这一年趄成为一个时代,也就是战国的开始。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开始年代要晚些,是起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 403 年), 王命韩虔、魏斯、赵籍为诸侯一事算起,比《六国年表》晚七十三年,司马光所以故意推迟几十年,可能表示不敢衔接《春秋》的缘故。其实,从这一年前后所发生的许多大事来看前,为了分期方便起见,司马迁在其《六国年表》中的提示,比较明朗一些,也就是说春秋以后就是战国时期,不会有一个非春秋、非战国的一段时间。

前 十一日至一日

: 前十五日至九日

前 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