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课堂教学中的情感运用

(一)克服无表情的教学

一个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扬合总会有其情绪情感的特定状态,因此不可能无表情。通常意义上的无表情是指:从一个人的脸上看不到(反映不出) 内部心理上的情绪情感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走进教室,在表情上往往是严肃认真有余,而亲切自然不足。它可能是出于教师的一种个性心理特点,也可能是因教师一时的紧张而表现出来的努力压抑喜怒哀乐的一种心理状态,以应付可能产生的外界伤害;更多的教师也许是为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而刻意追求的表情上的威摄力。然而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无表情教学直接后果是: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保持在(或退回到)一定的范围以外,给学生一种拒绝感、疏远感。因此,它不利于师生之间心理关系上的相互吸引。

师生之间要达成沟通和吸引,得需经过这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生用感觉器官接受教师形象的刺激,如果在此阶段上教师以学生以喜欢的强烈刺激,则几乎不必交谈,学生就能获得好的第一印象。第二阶段,学生透过教师的言词,给予情感性质的肯定或否定:“我很

喜欢这位教师,因为我们的感受相同。”

第三阶段,学生对教师肯定(或否定)的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引发了一定的动机:“我要与这位教师很好地协作,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因此,要达成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第一阶段水平上给学生刺激非常重要,它构成学生对教师的第一印象。“是”、“束”不明的无表情之所以不利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是因为它显示出一种拒绝对方的姿态,给学生以一种“教师无意与我交往”的心理感受,这样师生之间就只存在正式的、组织化了的工作关系。

与无表情教学相反的教师富有表情变化的教学。富有表情变化的教学也并非都有地师生之间的心理吸引。例如,教师上课时心变化快,动辄发怒, 学生就不仅恐惧,而且会感到厌恶。他们最欢迎的则是教师的微笑教学。教师微笑上课,学生学得轻松、学生愉快有味,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兴奋状态,这样就听得进、记得也牢,课堂充满了欢乐与生机,学生有一种沐春风、淋甘露的感受。教师带着微笑走进教室,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就是亲切、自然, 有人情味,许多学生往往就是这样喜欢上了该教师所教的这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