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战后日本的产业政策

  1. 日本产业政策的概念

在日本政府的各种经济政策当中,最有特色、最受到注目的恐怕就是它的产业政策了。因为在市场经济国家,不同产业兴衰沉浮而导致的产业结构变化,基本上是依靠市场竞争来推动的,虽然各国政府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介入、干预(从这个意义上说,各国政府都制订并实施了产业政策),但多数国家都不像战后日本政府对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介入得那么深,干预得那么广,对追赶欧美起到了那么重要的作用,这导致战后日本的产业政策在国际上引起了较大注意,招来了褒贬不一的各种议论。

那么,什么是日本的产业政策?不少学者力图以最精炼的语言来向人们说明战后日本产业政策究竟是个什么概念,比如:

  1. “一国的产业政策是影响该国的产业结构的所有政策”。①

按照这个定义,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在内,政府的所有的经济政策都对产业结构有影响,都成了“产业政策”,这显然是太“广义”了,使人无法弄清究竟政府经济政策中的哪部分政策是“产业政策”。

  1. “产业政策就是政府先选择特定的产业(领域或部门),然后采取促进该产业的发展与高效率化的各种政策手段”。①

这个定义虽然把产业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区分开来,但仅仅包括了政府支援有发展前途的产业发展的一面,却没有包括政府帮助失去发展前途的产业进行调整的一面。

  1. “产业政策就是通产省的政策”。②

通产省(主管第二、第三产业与进出口贸易)确实是日本制订与实施产业政策的最主要的官厅,但是,除去通产省之外,邮电省、运输省、农林水产省也对各自管辖的产业担负着制订与实施产业政策的职责,大藏省则通过预算与税制对上述各省的产业政策发挥制约作用。

在难以用一句精炼的语言概括日本的产业政策的情况下,本章以下面 4 点来说明战后日本产业政策的基本概念:

(1)70 年代以前对幼稚产业和成长产业实施的扶植与保护的政策,比如战后初期实施的重点扶植钢铁、煤炭的“倾斜生产方式”,从战后到 60 年代实施的“重化学工业化政策”。

(2)70 年代以后制订、实施的战略重点产业的振兴政策,比如,根据日本产业结构审议会于 1971 年提出的《知识密集化》构想,对研究开发密集产业(计算机、半导体等)、高度组装产业(通信设备、办公设备等)、知识产业(信息处理、软件等)等实施各种扶植政策与措施。

  1. 促使“产业调整”顺利进行的政策。所谓“产业调整”就是使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从失去国际竞争力的衰退产业转移到有竞争力的成长产业。比如,对炼铝、纺织、煤炭等产业的调整的促进(但是,在政治压力下,生产要素从衰退产业的“撤退”往往未能按照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要求顺利进行)。

① 参照[日]《日本经济事典》,日本经济新闻社 1996 年版,第 893—894 页。

① 参照[日]《日本经济事典》,日本经济新闻社 1996 年版,第 893、894 页。

② [日]贝冢启明:《经济政策课题》,东京大学出版社 1973 年版,第 147 页。

  1. 广义的日本产业政策除去上述的“产业结构政策”之外,还有“产业组织政策”。前者的作用是调整各产业部门的比例关系,通过有效配置资源,确保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后者的作用是以实施反垄断法为中心,通过确立竞争规则、维护竞争秩序,使市场竞争原理得以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