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增长因素的消失

1971 年发生了“尼克松”冲击,特别是 1973 年发生了石油危机以后, 推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各种因素趋于消失。

在资源方面,石油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引起资源分配的变化,使主导高速增长的、大量消耗资源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失去了继续增长的基础,从而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两次石油危机以后,西方经济进入了以经济停滞、通货膨胀与大量失业为特征的“滞胀”(指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现象)阶段,使采取“加工贸易立国”战略的日本所面临的世界市场条件日趋严峻。

在日美关系方面,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增长及美国相对的实力地位的下降,日本渐渐失去作为弱小国家而获得在战后一时突出强大的美国的扶植的“资格”,并日益成为美国在经济上的竞争对手。为此,美国不再像五六十年代那样对日本“慷慨”与“大度”,日美之间由于“力量差距带来的协调关系日趋减弱”,并开始了趋向“对等关系的危机”。①

在科技方面,到了 60—70 年代,未再出现划时代的大型技术革新,世界各国工业技术进步减速,经济增长也因此变得缓慢。另一方面,日本同欧美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的缩小,也意味着技术引进机会的减少。这两个原因导致一直依靠从国外引进技术的日本工业进步率大为下降,成为增长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