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持续的交易关系
上述的承包制、系列化体现了日本特有的企业间交易关系的形态。众所周知,一家企业要进行生产活动,就必须同各种其他企业开展各种交易活动, 比如,首先需要找银行贷款,然后需要从其他企业购买零部件与原材料(这也可以说是将本企业的一部分生产活动委托给外部进行),最后生产出来的产品除直销之外,往往也要找流通企业帮助推销。
在“经典的”自由市场的企业间交易中,企业总是不断地积极寻找新的更有利的交易对象,一旦遇到或找到,就轻易地以新对象取代旧对象。
然而,日本企业间交易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企业间十分重视维持长期、持续的交易关系,以致可以说,日本的大多数企业存在于一个巨大的长期交易的“关系之网”之中。
倾向于长期、稳定交易关系的日本式企业间市场可称之为“有组织的市场”,即企业间交易是在有组织的市场中进行的。所谓“有组织的市场”又可看作是“自由市场原理”与多数企业为共同目的而进行合作的“组织原理” 相结合的产物。
企业之间倾向于开展长期性交易的一个重要理由是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如果企业间开展交易总是不断变更交易对象,“打一枪换个地方
(对手)”,为了寻找和了解新的交易对象而花费很多精力,其交易效率往往较低,成本往往较高。①长期的交易关系还可使支付方式比较灵活,可以不必拘泥于对每次交易进行结算,而只要长期能算清即可,这也有助于提高交易效率。
同时,由于交易双方结成了长期、稳定的关系,彼此的利益越来越相互渗透、相互连结,因而在决定交易条件时,往往能把对短期经济盘算的追求与对长期利益的追求结合起来;把对个别企业一己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与对交易双方共同利益最大化的追求结合起来。为此,双方更容易在共同目标之下实现设备投资与技术开发的合作,从而提高投资与开发效率。
再者,交易当事者之间往往能够为了共同利益而相互交换各种信息,包括有关研制新产品的信息,有关零部件、原材料的性能、规格的信息,也包括积累有关交易对手的信息,达到较深的相互理解。同时,通过长期交易结成的人际关系与相互信任也将有助于信息的交流,从而提高信息效率。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间交易往往不能单凭一纸合同就可以“万事大吉”。因为在签订合同以后,会出现各种各样事先难以预料的新情况新问题,而如果要求合同考虑到将来可能发生的一切变化,那显然是太苛求了,因为这几乎不可能做到。然而,当存在长期交易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信任、理解的情况下,在交易双方之间就可能产生一种比写在纸上的合同更有效的“默契的合同”,面对各种难以预料的新情况新问题,依靠这种默契的合同就比较“好商量”。为此,有的学者认为长期性交易是“弥补市场失灵的一种手段”。②
但是,企业间交易关系的长期化、稳定化也会带来抑制自由竞争的弊病。为了防止这种弊端,日本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尝试采取了各种措施,以便在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中导入市场竞争的因素。比如,上述的汽车组装大企业向若干家承包企业定购相同的零部件,通过“货比三家”来择优淘劣即是一例。
长期性交易关系抑制竞争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妨碍新的参加者进入传统的交易圈子,特别是在经济国际化时代,长期性交易关系妨碍了外国企业进入本国市场,而成为导致市场闭锁性和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原因。
长期性交易的生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外部市场(交易圈子以外的市场)不发达为前提的,即外部市场越不发达,长期交易越容易维持;反之, 随着外部市场的发达,随着寻找新的交易对手变得越来越容易,这种限定于较小圈子内的固定的交易伙伴关系就越来越难维持。
长期性交易还往往与地域性的社会关系结合在一起,比如位于同一地方的企业往往借助当地社会的人际关系开展长期交易。但是,随着企业活动范围的扩大,甚至走向跨国经营,这种攀附地域性社会关系的长期性交易也将难以为继。
随着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日本的长期、持续的企业间交易关系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