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题

没有思考,没有一定的难度,就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出灵活题,使练习的难度进一步提高,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下果子”,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好习惯。经过独立思考或集体讨论,使灵活题正确解答出来,这种成功的喜悦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学生亲自体验到思维的乐趣,就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二年级学生在学习“有余数除法”这部分知识时,当堂的练习可安排以下几项:

  1. 竖式计算

41÷6= 15÷2= 43÷5=

订正后提问:怎么想商?分几步算?注意什么问题? 这项练习是练基本题,以巩固本节课的基础知识。

  1. 口答:

3 3 4

为了巩固计算的步骤“商、乘、减、比”,学生在脑子里想,每口答一步,老师用折纸线的方法出现每一步的结果。如:

灵活题 - 图1

  1. 判断对错

灵活题 - 图2

第①题余数比除数大,错了;第②题余数和除数相等,错了;第③题余数比除数小,对了。

第(2)和第(3)项练习是变式题,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步骤,强化“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规则。

  1. 思考题:

( )÷6=( )⋯⋯( )余数可能是几?因为除数是 6,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所以余数可能是 1、2、3、4、5。

这是灵活题,学生通过思考,解答出来,进一步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又如:二年级学生学习“7 的乘法口诀”,当堂的练习可以做以下安排:

  1. 口算

老师出卡片。如, 7×3 6×7 7×5 2×7 7×7 等。学生说出得数后,再说用哪句口诀。

这是基本题的练习,巩固当堂学的“7 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积” 的知识。

  1. 打手势算

老师出口算卡片,学生“打手势”表示得数。

  1. 找朋友游戏

老师把手中卡片发给学生,做找朋友游戏。如,一个学生拿着 7×5 的卡

片走上来,说:“我的朋友在哪里?”另一个学生拿着 5×7 的卡片走上来, 说:“你的朋友在这里。”两人一齐说:“口诀是五七三十五。”因为这两个算式用同一句口诀,所以它们是朋友。

第(2)和第(3)项练习是变式题,巩固当堂学的新知识。

  1. 思考题

7+7+7+6+7+8=?学生有多种做法,最好的一种是把 8 分出 1 给 6,就成了 6 个 7,六七四十二,这道题得 42。

这是一道灵活题,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习的安排注意了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不仅能及时巩固当堂学的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五)组织练习中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讲授新知识之后,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并能把它转化为技能、技巧,仅靠新授课的练习,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安排一定的练习课才行。上练习课,常常只是把新授课中没有做完的习题继续做完,或是找一些课外题目印在纸上让学生做做,第二天再把学生做错的题目讲讲就算了。这样的练习课往往缺乏计划性,练习题的设计目的性不明确,针对性不强, 结果,学生题目做了不少,而收效甚微。

怎样上好练习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