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古国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教育大国中的一个。她创造了世界上少有的最古老的教育制度,也造就了以举世闻名的孔子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教育家,根植了“尊师重教”的文明传统。古往今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历史总是循着“国兴教育兴,教育兴则国愈兴”的规律发展着。当历史即将跨进 21 世纪的门槛之际,人类面临着一个人才竞争的新时代,“兴教”已成为世界潮流;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人才培养,中国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影响着国运,也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因此,造就一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起来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深远的战略意义和辉煌的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主持撰写“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与研究”系列丛书正是为着适应时代的呼唤,而奉献给教师与社会的一园芳香隽永的鲜花。

改革开放近 20 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进步,教育教学改革呈现出万马奔腾、百花争艳的局面,“教研”、“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成长了一大批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则又是一个在教育教学实践的求索中创新独具、理论探究卓有建树的群体,他们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先锋和旗帜。为这样的一个群体成员“树碑立传”是我国千秋伟业发展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我国教育改革 20 年丰功所必需,也是弘扬“尊师重教”美德所必然。时值我国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之际,充分发挥著名特级教师的榜样辐射作用,推动“科研治教”向纵深发展,推动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化更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做重振中华民族雄风的伟业,事关重塑人类社会发展秩序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方兴未艾。中国的教育发展正处在这样一个恢宏壮举的大潮之中,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已现端倪;情同万物,其“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积沙成塔”是先人的古训,也是现实光环的朴素真理,“壮举”也好,“端倪” 也好,无不是由于千百万人民教师、特级教师的不懈创造与探索才得以构成绚丽的交响乐章;也正是因为如此,作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教学研究中心)的专业研究人员,才义不容辞地选择了这项具有十分深远意义的研究课题。因为我们深深懂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牢牢地扎根于中国自己的教育的良田沃土之中,紧紧地萦系于中国教师们的敬业智慧之中,拳拳地钟情于中国人自信力的脊梁!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中国教育是中国人的教育。

中国特级教师的成长同我们一样都是生活在这样一个造就人才、辈出人才的伟大变革时代,然而他们每一个人都具有自身特有的人格力量,每个人的工作都是一首动人的诗歌,每个人的历程都是一部人才成长的教科书,他们是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使自己也成为人才的人!尽管如此,他们也的的确确是从平凡的劳动中干出来的,他们具有共同的基本品质——

他们都是无限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热爱中华文化,并且将这种“爱” 全身心地倾注于“功在国家”的信念行动之中。他们热爱儿童且关心儿童的成长,将其忘我于“利在人民”的执著追求之中。这是任何“兴趣论”、“本职论”根本无法自圆其说得了的一种奉献,“兴趣”、“本职”亵渎了特级

教师的崇高的劳动。

他们无不具有非同常人的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鞭策着他们“教书育人”从无止境,忘我工作无私无悔。在他们心目中,光阴不属于自己, 精力不属于自己,似乎就是为着新生一代的成长才来到这个世界上,整个生命仿佛就是为着在培养新一代人才的事业中求得永恒。

他们无不具有非同常人的精湛业务。孩子们听他们讲课如醉如痴,见他们的治学之道胜过知识本身终生受用不尽,他们不愧是“人类灵魂工程师”, 更是将育人佳作传世的“思维艺术家”;学校里、课堂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节课、每一次集体活动都浸透着精益求精的心血,闪烁着艺术创造的光焰。

他们无不潜心师先而不循规蹈矩,不懈地探索创新,不懈地加强教育理论学习,由“教研”而“科研”,由借鉴而创造,各自经历了一段艰辛磨炼的历程,最终都转向了“科研治教”的共同目标。他们的“情爱”、“敬业”、“求精”、“探索”、“创造”是我们中国教育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讴歌的永恒主题。

人们都在预言:未来世纪是中华民族重放异彩的时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而人才靠教师、“名师出高徒”——让我们创造出千千万万现代“伯乐”, 奠基中华民族的希望!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国家教委主管基础教育的柳斌副主任于 1996 年 9 月亲自为本套丛书的编撰题写了“为我国中小学教学最优化而努力奋斗”的题词。“题词”不仅为我国中小学教学研究指明了进取的方向,也给予我国特级教师的贡献以高度的概括与褒奖,中国教育开始进入了一个结束“教书匠”历史的年代。

主编 戴汝潜于北京净土寺1996 年 10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