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视学习过程调动学生思维

“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列夫·托尔斯泰)。所以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AA 斯托利亚尔《教学教育学》)。这就是说,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揭示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要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就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做的。

(一)探索规律,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数学的知识结构,是数学概念规律知识的逻辑结构。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组织积极的迁移, 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到复杂问题的连结,用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训练学生的思维。

数学中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让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有益于提高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在总结规律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认真思考,这无疑对思维能力是一种训练。

例如,对于“ 1~ 9 的乘法口诀”我进行了集中教学,这样做有利于教给学生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去发现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利用发现的规律,举一反三,去解决新问题。

按教材要求 1~5 的乘法口诀新授课应上三节,而我只用了一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根据乘法算式的意思,迅速编出了 1~3 的乘法口诀。这时我随即板书:

1×1=1

一一得一

3×1=3

一三得三

2×1=2

一二得二

3×2=6

二三得六

2×2=4

二二得四

3×3=9

三三得九

学生从板书中发现,1 的口诀有一句,2 的口诀有两句,三的口诀有三句; 是几的口诀被乘数就是几;乘数一个比一个多 1,积就一个比一个多几;口诀都是从“一几得几”开始编,编到与被乘数相同时为止等等。老师稍加引导,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顺利地编出了 4 和 5 的乘法口诀。

紧接着,我让学生根据总结的规律及推导口诀的方法,自己编 6~9 的乘法口诀。这部分知识我没有讲,全班绝大多数学生就独立地编出来了。

下面是自编乘法口诀的情况统计:

全对

有点错

全错

全错百分比

6 的口诀 50 人

7 人

4 人

6.5%

  1. 的口诀

  2. 的口诀

54 人

56 人

5 人

5 人

2 人

0 人

3.3 %

0

9 的口诀 55 人

6 人

0 人

0

从数学课上看,学生自己编乘法口诀的积极性是很高的,他们主动去获

取知识,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灵活地记忆了乘法口诀。实践证明,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认识过程,不满足于背诵结论,才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二)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看,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在教师主导下的认识过程),又是学生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准确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在学生思考问题时,不到苦思不得其解时,不启发他;不到有所领悟时,不启发他。但要注意应使学生思考“跳一跳,够得着。”使学生体验到思维的快乐。所以,在教学中要创设激疑情境,使学生明确探索的方向,从而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学生获取知识,总是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在进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时,我首先对此内容需要以哪些旧知识做基础,进行了分析。按照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引导他们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开动脑筋,自己得出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和试商方法。新课部分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