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要鼓励学生“多思善问”

每向学生讲授一个新的概念,我都要问学生明白了没有,让他们把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引导大家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最后求得问题的解决。

例如,讲了运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这个新概念后,我问:“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学生李×问:“为什么‘入’时,向前一位进 1,而不进 2 或 3 呢?”我说:“李×同学的这个问题提得好,你们谁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呢?”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许多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最后学生周×十分明确地答出:“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 5,或比 5 大接近 10,就可以把这个数看做 10,每相邻的两数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 1,所以不存在进 2 或进 3 的情况。”这个问题明确后,于×同学紧接着问:“一个数千位是 5,万位是 9,要四舍五入到万位,怎么办?比如695000 怎么四舍五入呢?”我说:“这个问题问得好,刚才老师只讲了一般情况,遇见像于×同学提的这类数,你们怎么求近似数呢?”同学们得出的答案是 695000≈70 万,这时我又问:“谁还能举出这种连续进位的数?”大家纷纷抢着发言。杨×同学举出 1997000≈200 万,李××同学举出 10995000

≈1100 万,周×同学举出 999999≈100 万,娄×同学举出 999999999999≈ 10000 亿,刚说到这儿,于×同学马上问:“娄×说的这个数四舍五入到万

位怎么办?”一个学生答出 100000000 万后,我向他们指出:一个数的近似数不止一个,省略尾数的位数是根据需要来决定的,所以四舍五入前要看清要求再做。周 ×同学又问:“684880≈68 万差了 4880,不是差得太远了吗?”我说:“我们只学了四舍五入到万位或亿位的例子,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四舍五入到哪一位是根据需要来决定的,如果取 684880≈68 万,差了4880 不影响大局,就可以这样做;如在实际需要中舍去 4880,差得太多了, 也可以根据需要四舍五入到千位或百位。”

热烈的讨论继续进行着,下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还不肯休息,许多人跑到前面围着我兴致勃勃地继续讨论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同学们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是我计划在第二节课要讲的,由于大家强烈的求知欲,竟在一节课内都解决了。

这种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是时常出现的。使学生多思善问,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我的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启发学生质疑,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弥补教师讲课的不足

学生提不出问题,往往是不善于思索的表现,所以教师每讲授一节新课都应该尽力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大家进行讨论,把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搞清楚。这样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的知识,而且能弥补教师讲课中可能出现的漏洞和不足,使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新知识。

(二)启发学生质疑,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为了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善于启发他们凡事多问几个“为

什么?”培养他们勤学善问的好习惯。学生能提出问题就说明他们开动脑筋了,也说明教师的教学活动成功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就会随之加强。

(三)启发学生质疑,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还要善于启发大家探求答案,而正确的答案不会凭天而降,必须通过开动脑筋,周密思考,方能形成,所以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坚持自己动脑动手解决问题,就能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