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脑并用的实际操作

纪老师在倡导“手脑并用的实际操作”时,是有其理论依据的:

  1. 以教学认识论为依据。认为“人们首先是利用感知的材料进行思维的。学生在接受前人总结的知识时,也要充分运用感觉器官,直观形象地感知学习材料,然后由感知到表象,再逐步内化成自己的认识。”在数学概念、计算法则、应用题、几何初步知识、代数初步知识的教学中,纪老师都要用学具、教具,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做一做等实际操作,使学生充分获得感性知识,形成感知表象,并动脑思考, 形成抽象概念,计算法则和数学规律等知识。

  2. 以脑科学研究成果为依据。认为学生实际操作有利于大脑两半球及其机能的协调发展。据对大脑的研究表明(朱长超:《大脑研究的新进展》, 光明日报,1985 年 6 月 10 日),人脑的左半球“监管”抽象思维,而右半球“监管”形象思维。又据“思维互补说”的学者研究表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左脑和右脑,具有互补的优势。由于它们的互补,才使大脑的思维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只强调“抽象思维”,只由教师讲,学生听,不重视学生实际操作,不提供直观形象思维的机会,也就是右脑活动过少,左脑负担过重,或者相反,都不利于左右两半球及其功能的发展,不利于智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美国学者托马斯·R·布莱克斯利,在他的《右脑与创造》一书(傅世侠、夏佩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年 2 月第一版,第 43 页~第 61 页)中讲到:“教育上的右脑革命”,他认为“到目前为止,教育则主要都是使自己与言语能力(左脑)的发展相联系。既然两个大脑半球在生理学上几乎等同, 那么,现在适用于左脑的教育学基本原则,为什么不能同样适用于右脑呢? 这是没有道理的⋯⋯”;“我们希望的正是这种右脑的革命,尤其能够以对右脑的过分强调来弥补我们当前左脑的过分强调。”当然,我们不主张“矫枉过正”,但是,重视实际操作和言语表述的结合,重视手脑并用,左右脑协同,我们认为是正确的,因此,纪老师倡导“手脑并用的实际操作”是正确的,实践也证明教学效果很好。

  1. 以教学法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研究为依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证明实际操作的教学效果较好。皮亚杰在“记忆的结构与继续保持和行动图式与运算结合在一起”的研究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即让三组儿童记住许多正方体木块是怎样集合在一起的实验:第一组只是观看(视觉感知)集合在一起的小正方体木块;第二组是儿童亲自把正方体木块搭配起来(实际操作); 第三组是成人搭配起来(演示)儿童在旁边看看。实验结果第二组儿童亲自搭配的,即儿童实际操作的组记忆得最好;第一组只看现成的集合在一起的

木块,只用简单知觉,记忆最差;第三组(看演示)比第一组记忆得好些, 但好不了多少。皮亚杰指出:“这再一次证明:当着儿童面做实验而不让儿童自己做实验,就丧失了由动作本身所提供的那种提供知识与培养性格的价值”(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年 11 月)。就是说这个实验证明了学生实际操作,动作本身在感知和记忆上有重要的价值。皮亚杰非常强调感知运动依赖于这一个人的整个活动,认为感知运动的活动乃是相应的观念与知觉的共同来源。他说:“这是教育所不能忽视的一个根本的和一般的事实。”

从小学数学教学法理论来讲,“手脑并用的实际操作”是完成教学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智能。采用什么途径来实现呢?纪老师倡导的手脑并用的实际操作就是一种重要途径。让我们来看纪老师教“11~20 各数的认识”(一年级上学期)一课。教学时,纪老师先发给学生每人 10 张数字卡片(写有 11~ 20 各数)和每人 20 根小棒,两根皮筋,然后边提问学生边操作:①把尺子

竖着平放在桌面中间,让学生在直尺的右边摆出 10 根小棒,问学生“这是几个一?”(10 个一);再把 10 根小棒用皮筋捆成一捆,放在直尺的左边。使学生明确 10 个一是 1 个十;②让学生表示出 11。讨论左边的 1 表示什么

(1 个十)?右边的 1 表示什么(1 个一)。 11 是怎样组成的?(由 1 个十

和 1 个一组成)然后再让学生用小棒表示出 12、13⋯⋯;③摆到 20 这个数

时,又出现“10 个 1 根”的情况,该怎么办?当每个学生又动手把“10 个 1 根”捆成 1 捆后,讨论这一捆小棒该放在哪边?现在表示多少?20 怎么写? 为什么左边写 2,右边写“0”?右边的“0”不写行不行?为什么不行等问题。这样用学具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把数位、数的组成,数的个位与十位的关系用学具体现出来,学生可以直接感知,再经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促进脑的思维,把“11”是由“1 个十”和“1 个一”组成的,“12”是由“1 个 10”和“2 个一”组成的;“20”是由“2 个十”组成的⋯⋯对 20 以内的数有了理解和认识,既有表象的“桥梁”作用,又有语言的概括表达,形成了良好的认知结构,较好地达到了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特别是培养了动手能力,发展思维能力等教学目标,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兴趣、意志等)在教学的同一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纪老师除研究一般常用教具学具的操作教学外,还创造了手脑并用的“打手势算”、“盖红花”等学生感兴趣的操作方法,在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提高了教学质量。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看到有些教师也应用实际操作的方法,但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如课堂操作乱哄哄,老师讲自己的学生做自己的,操作后讨论, 得不出满意的结论。这说明实际操作还有一个如何正确指导的问题。我们在听纪老师的课时,看到她指导学生操作,做到了以下三点:

①有明确的操作目的要求;

②有可行的操作步骤;

③提出思考讨论的问题。

因此,学生的操作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使操作有方向;使手脑相通,由感知到思维,由直观到抽象,而不停留在直观形象上,做到了理解数学概念, 掌握知识和方法;学生根据问题自己思考,互相讨论,找到规律,得出结论, 学会了如何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