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在甘肃省敦煌市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佛教经此传入内地,因此较早接受了佛教的文化艺术。公元 366 年,在鸣沙山断崖上开始凿崖洞,绘壁画、塑佛像,其中洞窟最大、塑像最多、水平最高的是莫高窟。后经隋唐至元历次增修,现存有石窟 492 个,壁画 4.5 万米 2,彩塑 2100 多尊。石窟大小悬殊,小的仅能伸进
人头,如 37 号窟;最大的 16 号窟面积达 268 米 2;最高的 96 窟,高达 40
米,外观像 9 层楼。最高的塑像为 33 米,最矮的仅有 12 厘米。敦煌壁画驰誉中外,虽历经千百年,仍色彩鲜艳、线条清晰,可清楚地反映出壁画中所描述的佛经故事、佛教史迹、神话传说,以及飘飘欲仙的飞天等。全部壁画如按 2 米高排列,可构成 25 千米长的画廊。
我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建在粗糙的砂砾崖上,不适雕刻,匠师就地取材,以石为基,用泥堆塑, 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后为高塑、影塑、壁塑, 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不同时代的敦煌彩塑, 技法虽异,但总的风格是由早期的印度造型逐渐向中华民族的造型转变,由超尘的神像向世俗的人物模式过渡;壁画则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收了印度、希腊、伊朗等古代西方艺术之长。
北魏时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释迦牟尼或弥勒,主像两侧多为二胁侍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塑像背部多与壁画相连。窟内顶部和四壁满绘壁画。顶及上部多为天宫伎乐。下部为夜叉或装饰花纹。中部壁画除千佛外, 主要画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北魏作品劲健粗犷、衣褶贴身、躯体丰满健美,深得“曹衣出水”艺术造诣。
隋唐为莫高窟全盛时期。隋代名窟样式由北魏的中央塔式改为中心佛坛;唐代出现一佛、二弟子、二天王或二力士的组合。隋朝塑像追求人物风度雍容华贵;唐代彩塑画像丰满,线条流畅、服饰华贵多彩,塑造艺术精妙清新。
莫高窟被学术界称为“世界历史系连最久、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之艺术宝库”。近几十年,国内外学者对它进行不断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一个新的学科——敦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