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城南 13 千米处伊水河畔龙门口。龙门山分成两山东西对峙,伊水中流,形成一座天然石阙,远望如龙门,春秋战国时即有“阙塞”之称。

伊水西岸山势陡峭,自北魏迁都洛阳始凿佛教石刻,历经隋唐等 7 个朝

代 400 多年的大规模营造,绵延达 1 千米,共有石窟佛龛 2100 多个,造像

97300 余尊,佛塔 39 座,题记、碑碣 3600 多品,是我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代表性的石窟有开凿最早、以龙门十九品著称的古阳洞;最雄伟富丽的宾阳洞;以古代药方石刻著称的药方洞;洞壁满刻 15000 尊佛像的万佛洞

等。石刻造像大的耳朵即长达 1.9 米,而小佛身高仅 2 厘米。飞天石刻散布于各窟之中,或腾云驾雾自由翱翔,或手捧果品凌空飞舞,或奏乐高歌,姿态之轻盈,神情之优雅,令人叹为观止。造像题记与书法质朴古拙,所谓“龙门二十品”为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的石窟,唐代雕塑艺术的代表作。主佛卢舍那高 17.14 米,面容丰腴饱满,修眉长目,嘴角微露笑容,目光安祥、宁静;

两旁有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的雕像,高度多在 10 米以上。弟子迦叶严谨持重,阿难温顺虔诚;普贤、文殊菩萨头戴宝冠,身披璎珞宝珠, 显得雍容华贵,端庄矜持;护法天王身着铠甲,手托宝塔,威风凛凛;力士赤膊袒胸,蹙眉怒目,威武刚健。据载武则天当年亲率朝臣参加卢舍那佛“开光”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