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牧场

“海洋牧场”是由陆地牧场引申而来的,它是一种正处于成长期的新型农业。它的实质是:为了取得高于自然界的水产品收成,对某些种苗进行人工培育放流,以扩大其种群补充,通过移植或投放优良品种,使之充分利用天然饵料和空间,提高转化效率。此外,亦可用改良资源环境等方式,进一步开发自然状态下不能发挥的潜在生产能力。为达上述目的而在海洋中建立起来的水生动物群集和人们按需加以捕捞的场所,便称为海洋牧场。

1980 年,我国开始筹建渤海水产增植科学实验基地,同时在整个渤海和黄海、东海、南海的若干海湾,先后进行了海洋牧场开发前期工程的水产资源增殖基础调查和对虾、海蜇、罗非鱼、梭鱼等幼体的人工放流试验。从实验结果来看,对虾养殖业发展迅速,苗源充足,可为实验性和生产性放流增殖创造良好的供苗条件。1985 年,在渤海、黄海的许多水域标志放流了约 43

万尾虾苗,生产性放流量达 13.7 亿尾,以上放流的对虾苗体长 3 厘米~8 厘米,标志放流的回捕率在 1%左右。生产性放流的结果,使得放流水域中对虾的捕获量明显上升。

海洋牧场是现代渔业中开发的理想模式,建设海洋牧场可以为从采捕型旧渔业向增殖型新渔业的转变提供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