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湖水神

鄱阳湖口,有一山峰独峙。《水经注》中谓之“有孤石介立大湖中,周围一里,竦立百丈”此峰名鞋山,又名大孤山。鼓泽县北,安徽宿松县东, 有山,屹立江中,旧云髻山。又因其峭拔秀丽,突兀巑岏,一柱直插天半, 特立不倚,别于鄱阳湖之大孤山,乃称小孤山。大小孤山,相距不远。唐人顾况有诗云:“大孤山尽小孤出。”就是言此二山。其地江侧,有一石矾, 谓之彭浪矶。附近又有一港,名“女儿港”。

民间遂以“大孤”“小孤”“彭浪”之名,用谐音之手法,编织故事。谓大孤为“大姑”,“小孤”为“小姑”,乃姐妹两个。“彭浪”为“彭郎”, 是一青年男子,乃大姑(或谓小姑)的夫婿。宋人韩驹诗云:“大姑已嫁彭郎去,小姑还随女儿住。”人们又将大姑和小姑,都奉为鄱阳湖的水神。

关于“大姑”、“小姑”二水神显灵的故事,很早就已有所传说了。于宝《搜神记》卷四云:“宫亭湖(即鄱阳湖)孤石庙,尝有估客至都,经其庙下,见二女子。女子云:‘可为买两量丝履,自相厚报。’估客至都,市好丝履,并箱盛之。自市书刀,亦纳箱中。既还,以箱及香,置庙中而去。忘取书刀。至河中流,忽有鲤鱼跳入船内。破鱼腹,得书刀焉。”这孤石庙, 当是大孤山庙。所谓二女子,即“大姑”、“小姑”二水神了。可见在当时, 大姑、小姑,就早被人们立庙祭祀了。

唐代时,对大姑、小姑的信仰已极盛。当地官府,亦加祭祀。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载,大姑、小姑之神,祠于大孤山之上。塑像艳丽。附近江面,风涛甚恶,乘舟经过其地的旅客,都提心吊胆。官府每年都要派员祭祀。唐人杨镳,年纪很轻,游幕江西。正逢秋祭,镳请参加祭礼大姑神。到神庙后,杨镳很喜欢大姑神的容貌,放肆地戏谑。祭毕,开船回。杨见空中云雾中有一女子,容貌甚丽,向他而来,并呼他为杨郎,对他说:“我姐姐很荣幸,蒙你错爱,希望你回庙,跟她举行婚礼,故来奉迎。”这女子竞是大姑神的妹妹小姑。杨镳大惊,乃云:“刚才不过是开玩笑。”小姑云:“我姊姊本来是不会对你一见钟情的,是你自己去惹了她。你如果抛下我姐姐,这恐怕对你不利。”杨镳大恐,就答应了。但恳请宽容一月,处理家事。小姑亦许之。杨镳归,处理完家事。一月之期到,遂暴卒。卒时,似有神来迎接。

宋人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云:“大小孤山,以孤独为字。有庙江堧,乃为妇人状。”龙图阁直学士陈公简夫留诗曰:“山称孤独字,庙塑女郎形。过客虽知误,行人但乞灵。”时称佳句。诗的后两句尤佳,充分揭示了人们的祈愿心理。

大小孤山,风景秀丽奇特,又地处长江交通要道,因此,往来之人频繁, 其地风涛颇恶,再加大姑、小姑灵验声著,芳名远扬,因此,前去祭拜求保佑或瞻仰的人,源源不断。乘舟经过其地而谈论她们的人则更多。苏轼诗云: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至今,大小姑神风韵尤存,前来烧香求拜的多为游客和渔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