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鲥鱼·

鲥鱼为回游性鱼类。明代医药名著《本草纲目》有着这样的记载:“初夏时有,月余即无,故名鲥鱼。”鲥鱼原是一种海鱼,栖息于太平洋和我国沿海港湾内,每年春未夏初,它们成群结队地由海入江,逆水而上,游入内河、湖汉排卵繁殖,形成一年一度的鲥鱼汛。鲥鱼溯长江而上,到达江西省湖口县时,大部分鱼群开始向左转,取道鄱阳湖,经吴城镇一带进入赣江。六七月间到达赣江中游的万安、吉水、峡江、新干一带江段和信江的鹰潭一带产卵。这里两岸丘陵起伏,河床宽窄多变,深潭浅滩相间,奔腾的江水涌流而过,激起一层层浪花,卷起一圈圈涟漪,是鲥鱼良好的产卵场所。雌鱼产卵与雄鱼排精配合默契,几乎同时进行。孵苗后,随流而下,大部分幼鱼在鄱阳湖内栖息、索饵、育肥、生长。秋未冬初,再由鄱阳湖经长江游入东海。

鲥鱼的外形扁而长,大的长达半米多,腹薄如刃,鳞粗而亮,脂肪丰腴, 色白如银,古时亦称“银光鱼”。与其他鱼不同的是它的头上有个美丽的红点。关于这个红点有一个有趣的神话故事。相传大禹治水时,有个叫无支祁的妖怪在赣江中游为害作乱,堵住水路,大禹请来天兵天将前来捉拿。天将

一斧砍去,劈出一条通路,因水路只有一斧之宽,名曰“狭江”,谐音为“峡江”。后来,妖怪卷土重来,兴风作浪,峡江江面上浊浪排空,船翻人倾。东海龙王知道后,便派他的太子小龙王留守峡江,镇妖安民。打这以后,老龙王每年四五月间便派鲥鱼捎带家书给峡江小龙王,询问平妖之事。书送交后,小龙王用红笔在鱼头上点一点,作为回复父王的印记“因此,鲥鱼必须到峡江点红后方可返回东海。

吃鲥鱼得吃新鲜的,先备好渔具和炊具,当鲥鱼汛发时,举网得鱼后, 立刻烹调,就在船上品食,其味美绝伦。制法是:取鲥鱼中段,用刀刮除腹壁内血污,洗净,千万不要去鳞。烫锅后放猪油至热,下鱼略煎,加葱、姜、春笋片稍焖。再加酒、酱、糖、盐、清水,加盖烧沸。再移回旺火烧到汁浓, 下味精,用淀粉着稠即可。其色深红,肉肥鲜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