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表作客讲筷礼·

赣州老表很好客,每每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或有亲朋来访时,总要设宴置酒,主客双方在献筹交错之际,交流情感。赣州人在宴席上用筷的礼数很多。客人入座后,切不可急急地动筷。只有等主人先握筷,向大家比划一下,以筷邀宾客说:“诸位不用客气,大家请!请!”之后,客人方可动筷, 若客人先动筷是失礼的。若遇重大的宴席,每道菜上来后,须等坐于上首的长辈先动筷,并象征性地挟上一筷后,其他人才能用筷。用餐时,若有人不慎落筷于地,得自嘲性地说一句:“筷落地,吃不及,”这样主人才会高兴。因为这自嘲性的话语既破了忌讳、讨了口彩,又巧妙地夸赞了主人菜肴的丰盛,菜看太多,客人来不及吃,忙乱得筷儿落地了。餐毕,吃完的客人要用筷向全桌未餐毕者示意性地指划一下,并说:“各位请慢吃!”然后把筷儿架放在自己的空碗上,以表示“人不陪席筷陪席”。直到在座者最后一人餐毕落筷,大家才能将筷儿从碗口上取下,放于桌上,再离座。

赣州人特别忌讳“碗口筷”,即把筷儿平放在碗口上。如果这种“人不陪席筷陪席”的礼节,运用的时机不当,说不定会闹得主客失和。主人在宴请亲朋好友时,若一开席就放了“碗口筷”,那就等于在下逐客令,因为那是民间祭祀游魂野鬼时的礼式,用于待客,就是在奚落客人来讨饭吃了。如果客人在餐毕离座后没把筷子从碗口取下,放于桌上,则是表示还没有吃饱, 对主人是大不敬的。

此外,”长短筷”也是不行的。“长短筷”即所使用的筷儿一长一短: 作为主人,在摆筷儿时,千万要注意,筷儿不能一长一短。因为,赣州民间风俗认为,这是在诅咒客人夫妇或他的父母不能“双双同到老”。反之,如果客人这样做,则是在诅咒主人了。因此,主人在摆筷之前,总要把一簇筷子先放在桌面上垛垛平,然后再选出长短一样的筷儿,依次摆放。与此相仿, 赣州老表在用膳时,还忌用“杂色筷”,指一双筷子,一根一个颜色或一根一个花纹。杂色筷意味着家人不和睦,经常闹别扭,主客双方都是大忌的。·送果子包·

赣州城内流行送果子包的风俗。送果子包的范围很广,无论探亲访友, 结婚嫁女,建房买屋,生子庆寿,经商开业,都习惯以果子包相赠送。果子包成了贺喜和答谢亲戚朋友热忱心意的好礼物。没有果子包,意味着有失传统礼仪。果子包中装的食品质地好坏数量多少,表露出主人家底的厚薄,宾主相互关系的亲疏。

果子包多以表芯纸(现在有的用旧报纸)包成长而扁平的包;嫁女摆上抬箱的果子包,则要装成梯形。两种包都以红线扎牢,再贴上小块红纸,表示亲热、喜悦之情。果子包大致可分生包、熟包、副食包、于子包四种。

生包内装未煮熟的猪肉、猪心、猪腰、鸡鸭腿、鸡鸭蛋等食物。数量可观,质量也好。熟包内装煮熟的猪肉、鸡鸭肉、油炸豆腐、米果等食物。副

食包是果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内装薯片、米片、花生、炒豆、南瓜子之类果品。近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副食包除内装土产食品外,还添加麻花、石骑马、花生糖、巧克力、牛乳饼于等,发展为土洋结合的“混装包” 了。这类果子包农村最为流行,几乎婚丧喜庆,亲友来往,均要馈赠。

干子包是果子包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包内装的多是青茶、红茶、盐姜、笋脯、黄莲芽、白萝卜于、胡萝卜于之类。赣州老表,家家腌制盐姜、白萝卜干、胡萝卜干,为必备佐茶饮料;黄莲芽,泡茶水,其味甘醇清香,能退热益气;笋脯,分甜、酸、咸、辣类,花样众多,滋味好。这些食品一般皆为主家自产,具有乡土风味。外出旅游,携带方便,馈赠亲友,情趣高雅。

生包、熟包,俗称“寄礼”。这是操办红白喜事,恭请阖府光临的血亲、至戚、密友家里的老人、孕妇、幼童未能亲来赴宴,主家专为补寄的食品, 为的是表达特别虔诚的情意。决定赠送生包,还是熟包,一要看主客两家相隔里程的远近;二要看亲谊的程度。·穿木屐·

木屐是一种古老的鞋,用木板做成,赣州称之为施板子。赣州人穿木屐的习俗一直保持到现代。赣州人自古爱穿木屐,夏天,吃过晚饭,洗好双足, 穿上木展,既凉爽又简便。

关于穿木履,赣州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春秋时,吴越相争,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成为阶下囚,在灵岩山中忍辱负重,被拘禁了三年。勾践回到越国,卧薪尝胆,不忘国耻,励精图治。他知道吴王夫差沉缅酒色, 由范蠡在若那溪畔访得美女西施,献给吴王夫差。西施从小爱穿木屐在溪畔石上院纱,到了吴国,夫差为付得西施欢心,在灵岩山上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馆娃宫,天天与西施逍遥作乐。他为取悦西施,还想入非非,用名贵的梗梓木,在馆娃宫中造了一条“响屐廊”,让西施和宫女们穿了木屐在上面来回走动,听取那木琴般的美妙音响。最后,吴国终于被越国报了仇,夫差自刎而死。

现在赣州市内仍有为数不多的鹅卵石路面,入夜以后,人们行走时木屐撞击卵石,或走在平坦的水泥路上,发出有节奏的“嘀哒、嘀哒”声,为城市的夜晚增添了几分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