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山顶风俗

·中西杂揉的民风·

西方文化给庐山旅游文化注入了新内容。牯岭开辟前,来山上旅游避暑的人并不多,但“自光绪季年,西人避暑之风开,本国人接踵步武”,“游展错杂”,上山避暑游历的中外游人急剧增加起来,基本保持在 2000 人左右, 夏季尤多。这样一来,为旅游服务的西方风格、习惯的服务设施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包括旅馆、影剧院、游戏场、游泳池、网球场、图书馆、医院、疗养院等。到 1930 年山上有旅馆 8 家,各种娱乐场所 36 处(此尚不包括国人

所办),医院 2 所,图书馆 1 座,全为外国人所建,都是为了满足西方人的生活习惯。实际上是西方风俗对庐山本地风俗的渗透。

西方文化对庐山风俗、语言习惯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庐山“一切礼俗, 中外和揉”,出现了“民性之淳朴与谲诈,民习之奢俭与勇懦,及起居饮食种种习惯各不同”的新现象,在山北甚至“醇风离失”几尽,山上牯岭俭朴之习亦大改,浮靡之风抬头。在婚丧祭之礼方面,亦杂采了西礼,特别是教会仪式。

牯岭开辟后,英语成为庐山重要的交往语言,山上国人开始接触和学习英语,并随着“外人与土著人交际”机会的增多,从英语中演化出了一些新式口语,像“称男曰老师,称妇人曰师母,称未出嫁女子曰小姐”等等。这些新式口语在庐山流行很广,并风行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