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是赣南民间口头文学和民间音乐舞蹈相结合而形成的地方戏曲,主要由安远、干都、赣县、信丰、石城等地的茶歌、马灯、龙灯、摆字灯等民间歌舞与粤东采茶灯结合发展而成,并在客家人居住地区广为流行。赣南采茶戏的话白现在使用赣州方言,内容多是反映赣南农村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它以喜剧、闹剧为主,风格幽默诙谐、轻松活泼,音乐主要采用唢呐加锣鼓伴奏的灯戏音乐和用“勾筒”(胡琴)主奏的采茶音乐,曲调有灯腔、茶腔、路调、彩调四种, 演技以扇子花和矮子步最具特色。文化名人田汉观看后曾赞誉:“赣南采茶戏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赣南自古盛产名茶,采茶歌和采茶灯活动非常流行,明代中后期逐渐发展为三脚班演茶灯戏。明万历年间,粤东采茶灯传入赣南,与安远九龙山茶区的民间灯彩相结合,演变成了具有简单情节和人物的采茶小戏,名为《姐妹摘茶》,后经改造并加入纸扇做道具,创作了《卖茶》、《板凳龙》等剧目。至此,采茶灯遂演变成了赣南采茶戏。此后,赣南采茶戏迅速发展,并分三支向外传播,一支沿贡江而下,经赣南各县进入吉安地区,然后又向赣西、湘中流动;另一支沿武夷山区,流传到闽西、闽北和赣东;第三支由粤东和粤北而进入两广地区。

赣南采茶戏自 1954 年进城后,由几个“三脚班”发展成 16 个正规采茶剧团,艺术上也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改编了一批优秀传统剧目,创作了一批新剧目,多次参加全省、全国汇演并获奖,其中《茶童戏主》(大型)、《风雨姐妹花》(大型)、《怎么谈不拢》(小戏)被搬上银幕;《莲妹子》(大型)被搬上电视屏幕;《采茶歌》和《花灯仙子》应文化部邀请曾进京汇报演出,获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