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湖名食

·流浪鸡·

公元 1363 年,江西鄱阳湖上遍布杀机,元末朱元璋、陈友谅两支起义队伍正在这里进行着“谁主天下”的大决战。作为这场决战的一段小插曲,江西开始出现了一道名扬古今的佳肴“流浪鸡”。

江西的流浪鸡与江浙一带的叫化鸡名虽相近,但它们的历史背景与烹调方法则是大相径庭。那时,陈友谅拥兵 60 万,兵多将广,战船高大,气势汹

汹,只有 20 万人马的朱元漳尽是些小船和舢板。在一次恶战中,朱元璋又吃败仗。丧魄失魂的朱元璋带着刘伯温和几员大将弃船登岸,仓皇逃窜,陈友谅挥师猛追。朱元璋到处流浪,人困马乏,肚腹中空。刘伯温看看追兵一时还没有到,便建议找个村庄休息一会,弄点吃的充充饥。他们一行人来到一所残破的茅屋前,只见一只小鸡正趴在门口懒洋洋地晒太阳,屋檐下挂着一串大蒜头和干辣椒。朱元璋见了茅屋里的老妇人,便请求给点吃的。老妇人见这一行军人气宇不凡,谦逊有礼,便欣然应允,把他们请进屋来,为了招待客人,老妇人把门口晒太阳的小鸡抓住杀掉,去毛开膛,取出内脏,洗净后投入沸水锅内反复烫煮,接着切成条块状,用大蒜泥、辣椒粉、食盐调匀与鸡块拌和,很快端上桌来。朱元璋一行吃到这种鸡,只觉得鲜辣爽口,味道极美,食后赞不绝口,连声称谢。后来,朱元璋当上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为了感谢老妇人在他落难时的款待,重赏了老妇人,赐名她做的鸡为“流浪鸡”。

现在的流浪鸡在做法上更为讲究了。首先,须选用嫩仔鸡一只,宰杀去毛,剖腹去内脏,洗净晾干,投入开水锅内煮至断血,如此反复烫煮三、四次,直至鸡肉烫熟,取出后切成条块状(鸡翅膀不切),按照鸡的形态拼在盘中。再将鸡肫肝洗净切成薄片,放入开水锅内永熟,用小碗装好。最后, 将蒜头、干辣椒、葱、姜切成细未,与香油、酱油、醋、盐、白糖、味精一起放入鸡肫肝碗中,拌和调匀后,浇在鸡上面即成。这样做出来的流浪鸡, 色泽淡红,鲜嫩爽口,微酸稍辣,别具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