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指导学生口头训练,导入新课

二、板书课题及体裁三、简介作者

萧乾:1979 年的 9 月,已近古稀的萧乾应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作家创作计划”主持人聂华苓夫妇的邀请,踏上了赴美征途。

他用一个老记者的眼光审视了美国现代化社会生活及其心态,以及发展与扭曲交织所带给我们的一些思考,组成了《美国点滴》的基本内容。1980 年 5 月,分为 10 篇在人民日报上连载。它犹如大西洋彼岸吹来的一股春风, 送来了一束有关美国现代化社会生活和海外华人心态的信息,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四、检查预习的情况(亮出小黑板,检查读音是否正确,并对字形进行一分钟记忆,后测试)

蹊 跷 掐 嫣 掀 嵌五、导入分析

展示预读提示,让学生看看本文是如何表达美籍华人对故乡的思恋的。六、分析

1.听读

老师读第一段,要求学生找出本段关键性的词语:“再三”“枣核”“蹊跷”点出文章设置的悬念(提问后板书)。

2.a.让学生读 2—4 节课文,要求学生找出表示年龄的关键同语,并推断出老人有多大年龄?(风烛残年,七十多岁了)

b.找出友人得到枣核后有何举动,找出一个关键的“动”词来,并体会友人的情感。

  1. 找一小组同学从第五节读到倒数第二节,每人读一自然节,并要求学生划出表达友人思乡活动的心理和思乡方式的句子,再次体会友人的心情。再者,找出友人要枣核的答案。

  2. 总结上述课文,结束此课。

问:a.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何?——枣核 b.开始设置悬念的结构有何好处——引人入胜,情节跌宕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