Ⅴ 原子物理与现代物理学电 子

一、人们对电的本性的认识

人类对电现象本质的认识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十八世纪中叶,人们曾提出过“电流质说”,其中以富兰克林为代表的提出了“单流质说”.他认为,电是一种“电的流质”,它是以一定正常的数量存在于一切物体中, 它没有重量,弥漫于整个空间,并能毫无阻挡的渗透于任何物体之中.如果物体中这种流质的密度正常时,物体为中性;如果物体中流质的密度低于正常量,则物体带负电;如果物体中这种流质的密度大于正常时,则物体带正电.同时还认为电流质是守恒的,只能被重新分配而不能创造和消失.另一派是以库仑为代表的提出了“双流质说”.认为,处于中性状态的物体之所以不显示有电的性质,是由于它含有数量相等的两种无重量的流质;带有正电的物体就是所含正的流质比负的流质多;带有负电的物体就是其中负的流质较多.并主张,同种电流质的粒子相排斥,异种电流质的粒子相吸引.无论是“单流质说”还是“双流质说”,它们的核心都是把电看作一种物质粒子,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动电发现后,“电流质说”已为人们普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