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热动说的发展

在热质说发展的十八世纪,热动说处于低潮时期,但热质说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如热质是否有重量,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当时许多人都曾研究过这一问题.但所得结果相差甚远.如波尔哈夫说金属烧红后重量不变;布丰宣布金属烧红后重量会增加;罗布克用更精确的天平重复布丰的实验,结果是混乱的,有时变重,有时变轻;英国人佛迪斯则声称水在结冰时放出潜热后,重量增加了约十万分之一.伦福德经过反复实验则确认热没有重量,他指出,如果把热看作是一种运动,那热量的变化就不会引起重量的变化.

伦福德的研究过程是这样的:1798 年伦福德在慕尼黑兵工厂负责制造大炮的工作.他发现,用钻头钻炮筒时,炮筒的温度会升得很高,这使他非常惊讶.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弄清热的来源问题.他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他用一个钝钻头钻一个炮筒,半小时转了 960 圈,炮筒的温度就由60°F 升高到 130°F.伦福德想所产生的热量是否来自周围的空气?他接下去进行的实验是用活塞把钻头周围空气隔离开来,结果所生的热并未减少.他又考虑到活塞是同空气接触的,那同活塞直接接触的这部分空气对热的产生是否有影响呢?于是他又把钻头、活塞和炮筒都放在一个密封的箱子里,箱内还盛了水.钻头钻了两个半小时,箱内的水就沸腾了.当他看到不用火烧水就会沸腾时,感到十分兴奋.于是得出结论,这热不是从空气中来的,也不可能来自于水,因为在这里水是吸收热的物体;也不可能来自比热的减少或化学变化,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比热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结论只能有一个,即热量是从摩擦中产生的.

摩擦生热本来是一个极平常的现象,原始人就是用这种方法创造出足够的热来点燃木草的,即所谓的钻木取火.摩擦生热的例子数不胜数,而且热质说也对摩擦生热的现象进行了解释,但是在这极平常的现象中,伦福德敏锐地注意观察到,产生的热是如此的大量,以至使水沸腾,这使问

题变得如此突出而引入注目.他特别注意到这热可持续不断的产生,这使热质说对摩擦现象的解释变得不足为信.伦福德认为,能够无限产生的决不可能是物质,而只能是一种运动.通过实验,他进一步得出结论:“在推敲这个问题时,我们一定不能忘记考虑那个最显著的情况,就是在这些实验中,由摩擦所产生的热的来源似乎是无穷无尽的”“任何与外界隔绝的一个物体或一系列物体,所能无限连续供给的任何东西决不可能是具体的物质;⋯⋯除了只能把它认为是‘运动’以外,我似乎很难构成把它看作为其他东西的任何明确的观念”.

热质说是建立在热质的守恒概念的基础上的;而正是在这一点上,伦福德的实验以确凿的证据证明,摩擦不但能生热,而且能产生任意数量的热,这使热质说在普遍的热量守恒定律的有效性方面遭到了失败,从而动摇了热质说的统治地位.

在伦福德完成实验的第二年,21 岁的戴维(1778—1829)完成了一个独创性的实验,这一实验的设计别具匠心、巧妙高超,他在真实装置中使两块冰相互摩擦,并使周围的温度比冰还低.实验发现,冰块摩擦后就逐渐融化了.戴维分析指出,使冰块融化的热不可能从周围的空气中来, 因为周围空气的温度比冰还低;这热也不可能来自潜热,因为冰融化时是吸收潜热、而不是放出潜热.由此戴维得出了同伦福德相同的结论:热质是不存在的,热现象的直接原因是运动,戴维的真空中冰块摩擦实验被称为判决实验,它由此而判决了热质说的“死刑”,为热动说提供了有力的实验证据,并为热动说的发展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