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唐玄宗的改革
唐玄宗在位 44 年,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先天(712 年~713 年)和开元(713 年~741 年),后期指天宝(742 年~755 年)时期。在武则天统治的晚年和唐中宗、唐睿宗时期,政治昏暗,弊端丛生。针对这种情况,唐玄宗在开元年间任用改革政治家姚崇、宋璟等人,进行了整顿和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首先,裁汰冗官,整顿吏治。武则夭以来,放手招官,唐中宗、韦后、安乐公主等更是公开卖官,斜封官、试官以及滥置的员外、同正、摄、检校、判、知等官,多达数千人,这大大增加了国家开支,加重了人民负担,使吏治败坏。玄宗即位,“大革奸滥,十去其九”①。裁减冗官数千人,停废闲散诸司、监、署十余所,精简了庞大的官僚机构,节省了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澄清了吏治。在这基础上,唐玄宗注重职官的铨选,强调以功、以才授官。他尤其重视直接临民的县令的选任,开元四年(716 年),唐玄宗对吏部选用的县令,亲加复试,有 45 人因不合格而被淘汰。唐玄宗还加强了对官
吏的考核,规定每年 10 月,各道按察使对地方官吏循名责实,进行政绩考核,
① 《通典·职官典·历代官制总序》。
作为黜陟的根据。这些做法,对澄清吏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其次,抑制食封贵族。唐初,规定食实封的贵族,国家按食实封的户数将课户拨给封家,租调由食实封贵族派人征收。唐初食实封的贵族不过 20 家~30 家,封户多的也不过千余户。但是,到唐中宗时,封家增至 140 家以上,封户多的达万户。国家大部分租调为封家所侵吞。景龙三年(709 年), 全国封丁 60 余万,每年向封家纳绢 120 万多匹,而国家仅收入 70 万匹~80 万匹,大大少于封家。而且,封家的官吏、奴仆到地方征收租调,往往对封户进行勒索、多取财物,有的以租调作买卖、放高利贷,增加剥削量。这又大大加重了封户的负担,使许多封户破产逃亡。唐玄宗于开元三年(715 年) 规定,封家租调由政府统一征收,送于京师,封家在京城领取,禁止封家直接到封户催索,禁止放高利贷。这缓和了社会矛盾,增加了国家收入。以后, 唐玄宗又规定,凡子孙承袭实封的,户数减 2/10,这项规定与由政府征收封户租调,对食实封贵族的势力起了抑制作用。
第三,压抑佛教。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提倡佛教,兴建了众多佛寺, 不少人削发出家。唐中宗,唐睿宗时,佛教势力继续发展。“贵戚争营佛寺, 奏度人为僧,兼以伪妄;富户强丁多削发以避徭役,所以充满”①。使僧尼人数大增,全国约有 10 万人。僧尼不服役纳税,建寺造像耗费巨大,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也给人民造成很大痛苦。开元二年(714 年),唐玄宗接受姚崇建议,“命有司沙汰天下僧尼,以伪妄还俗者万二千余人”②。并下令“自今所在毋得创建佛寺”③。禁止民间铸佛像、抄写佛经。还没收各地寺观法外多占田地,给贫下欠田农户耕种。这些措施压抑了佛教势力的发展。
第四,发展农业生产。唐玄宗开元年间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针对三辅地区“诸王公权要之家,皆缘渠立硙,以害水田”的情况,唐玄宗“诏令〔李〕元纮疏决三辅”,李元纮便“令吏人一切毁之, 百姓大获其利”④。其次,灭蝗止灾。在开元三年、四年,山东、河南、河北等地连年发生蝗灾,而一些官吏认为杀蝗有祸,“民或于田旁焚香、膜拜, 设祭而不敢杀”①。唐玄宗接受了姚崇的建议“遣御史督州县捕而瘗之”②。大大减轻了蝗灾。再次,为发展农业生产,又在河东道、关内道、河南道、河西道、陇右道、河北道、剑南道等地,大兴屯田,是时全国有 992 屯军屯,
垦田面积有 500 万亩左右。从武则天以来,均田制逐渐破坏,土地兼并、农民逃亡现象日益严重,为此,唐玄宗于开元九年(721 年)派字文融为劝农使到全国各地检括逃户和隐田,括出 80 余万客户和不少田地。唐政府对这些客户每丁税钱 1500,免 6 年租调谣役,由各州安插于均田土地上。这多少改变了占田不均的情况,有缓和阶级矛盾、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积极作用。
第五,整顿财政,提倡节俭。自唐高宗以后,官僚机构日益膨胀,军队增多,统治者生活奢侈,使国用日益不足。唐玄宗即位后,三令五申,提倡节俭,他销毁金银器玩,规定后妃不许服珠玉锦绣。在节用的同时,唐玄宗十分重视开源,增加财政收入。字文融括田括户,增加了国家的财赋收入。开元初年,规定地税每亩纳粟二升,并使户税成为定制,这增加了富户的税额。至开元中,将部分编户负担的杂徭,普遍改为纳钱代役,这不仅使劳动
① ②③《资治通鉴》卷 211。
④ 《旧唐书·李元纮传》。
① ②《资治通鉴》卷 211。
者的人身依附进一步松弛,而且也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经过开元年间的改革,唐玄宗统治下的唐皇朝进入了全盛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