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宦官专政与朋党之争

  1. 宦官专政

唐后期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除了藩镇割据外,还有宦官专政和朋党之争。唐朝宦官问题,起于唐玄宗,经唐肃宗,唐代宗,成千唐德宗,极于唐

昭宗。

唐初,宦官人数并不多,只负责侍奉皇帝和管理宫廷事务。唐太宗时, 内侍省不置三品官,宦官不干预政事。到唐玄宗时,发生了变化。开元、天宝年间,宦官人数激增至 3000 人,其中五品以上的宦官便有上千人,宦官高力士,尤被重用。四方进奏文表,先让高力士审阅,小事由他处理,大事才交唐玄宗裁决。朝中大臣争相巴结高力士,许多人因高力士而位至将相,连太子也称高力士为“兄”。唐玄宗还派宦官监军,到藩国出使,宦官开始干预军政。

唐肃宗时,宦官李辅国以拥立有功,而内掌玉空符命,外管禁军。唐代宗时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相继掌禁军,唐代宗还设内枢密使一职,由宦官二

① 《旧唐书·吴元济传》。

人充任,实际上替代皇帝裁决政务。唐德宗时,设神策军护军中尉二人、中护军二人,全由宦官充任,统率左右神策军、天威军等禁军。从此,宦官典掌禁军成为定制。两个护军中尉与两个内枢密使,被称为“四贵”。宦官权势大为增长,他们掌握了禁军和机要,宦官的地位也就更加巩固和显赫了。朝中制定国策、进退将相大臣,以至皇帝的生杀废立都操纵在宦官手中。唐后期的皇帝,顺宗、宪宗、敬宗均死于宦官之手,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都是由宦官拥立的。唐文宗哀叹自己还不如周赧王、汉献帝,他说:“赧、献受制于强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①宦官专政,给整个社会带来了灾难,造成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宦官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极力引诱皇帝沉湎于声色玩好,不接近相臣,不明外事。宦官专政,使吏治腐败、贿赂公行,是时,官以财进,政以贿成,生杀予夺任情。宦官巧取豪夺, 兼并土地,他们主持“宫市”,借为宫中采购货物,而强夺百姓财物,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

作为皇帝奴才的宦官,反而控制了皇帝,朝官的主政权亦为宦官所夺, 皇帝和朝官对宦官专政都极为不满。宦官与皇帝和朝臣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这样,唐后期,在统治阶级内部爆发了多次皇帝与朝宫联合反对宦官集团的斗争。

唐顺宗时,有反对宦官集团的“二王八司马”革新运动。永贞元年(805 年),唐顺宗即位后,虽有病,还是任用王叔文、王怀及刘禹锡、柳宗元、韦执谊、韩泰、韩晔、陈谏、凌准、程异等人,进行革新,他们革除了宦官借以豪夺的“宫市”、“五坊小儿”,并准备夺取宦宫的军权。遭到了宦官俱文珍等人的顽强抵抗。宦官勾结一些节度使和守旧朝官,迫使唐顺宗禅位给太子李纯,即唐宪宗。宦官得势,将王叔文、王江贬逐,后王叔文又被赐死,王伾则死于贬所;柳宗元等八人被贬为边州司马,史称这次变革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唐文宗时期,李训、郑注进行了一次反对宦官的斗争。唐文宗的祖父唐宪宗、兄长唐敬宗都死于宦官之手,其父唐穆宗和自己都是宦官拥立。所以, 他对宦官专政的祸害深有认识,决心铲除宦官。唐文宗想依靠李训、郑注消灭宦官势力。大和九年(835 年)秋,李训、郑注利用宦官集团的内部矛盾, 把反对权阉王守澄的宦官韦元素、杨承和、王践言驱逐到外州都监军,不久都被处死。此后,又提升王守澄为左右神策观军容使,解除了他右护军中尉之职。王守澄失去了兵权后,被唐文宗赐死。李训、郑注还借追查唐宪宗被害之事,杖杀了宦官陈弘志。不久,唐文宗任用李训为宰相,郑注为凤翔节度使,他们想用内外合势来消灭宦官。这年十一月底的一天,经过布置,唐文宗上朝,李训命人奏称大明宫金吾庁石榴树上夜降甘露。唐文宗便命李训等大臣前去察看,李训回来说,不大像甘露,唐文宗又让左右护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带领宦官前去复查。这时,在院内早已埋伏了甲兵,只要宦官一到,便加以围杀。不意为仇士良看出破绽,急忙带着宦官劫持唐文宗回宫, 随后派出禁军大杀朝官,李训等六七百人被杀,郑注也在凤翔被监军宦官所杀。这就是“甘露之变”。

皇帝、朝官与宦官的斗争,均以失败告终,原因是宦官有武装,他们掌握了禁军。甘露之变后,宦官势力更加压倒了朝官,朝官多次失败,最后在

① 《资治通鉴》卷 246。

唐昭宗天复三年(903 年),宰相崔胤引宣武节度使朱温带兵入长安,几乎杀尽宦官,才结束了宦官专政的局面。不久,唐翰也被朱温的后梁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