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之际的进步思潮与清前期的反理学思想

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时代。一方面封建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 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特别是明末农民战争“武器的批判”带动了批判的武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对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的怀疑批判。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西学东渐”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开阔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崭新的时代气息。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反映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代表新兴市民阶级利益,重科学、讲实际,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当时著名的学者有工夫之、黄宗羲、顾炎武。方以智、唐甄、傅山、陈确、吕留良等人, 其中尤以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影响最大。

王夫之,字而农,号■斋,也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明亡后曾举兵抗清,后隐居湘西刻苦著书,著作被后人编为《船山遗书》。王夫之深入系统地批判唯心主义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和具有革新色彩的进步历史观,成为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的巨大丰碑。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州,浙江余姚人。其父黄尊素为东林党重要人物,被阉党迫害而死。他本人青年时期也曾领导“复社”开展反对阉党的斗争。后坚持抗清十余年,失败后拒绝征召,隐居著述。著有《明夷待访录》、

《明儒学案》、《南雷文定》等书。黄宗羲在哲学思想上肯定“理在气中” 的唯物主义观点;在政治思想方面反对君主专制,具有民主思想色彩;治学严谨,注重实践,讲究通经致用,与弟子形成浙东学派,影响颇大。顾炎武,

② ③《李氏文集》卷 18,《明灯道古录》卷上。

④ 《焚书》卷 1,《答耿中丞》。

⑤ 《初潭集·夫妇·合婚》。

⑥ 《藏书》卷 37,《司马相如》。

⑦ 《初潭集》卷首。

⑧ 《明神宗实录》卷 369。

初名绛,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他也曾参加“复社”活动和抗清斗争,失败后终身不仕,主要著作有《天下郡国利病书》、

《日知录》、《亭林文集》等。顾炎武在哲学思想上也基本上属于唯物主义,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治学力戒空疏,主张“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尤重考核,援古证今,为清代考据学派奠定了基础。

清初以王、黄、顾为代表的杰出的思想家,继承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 反映时代的特点和要求,以前所未见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深刻而新颖哲学观点、政治见解和批判、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首先,清初思想家从哲学的根本问题入手,用唯物主义观点阐明理与气、道与器、知与行的关系。在本体论上,用“理在气中”①、“盈天地间皆物也”、天地万物的规律即为“物理”、“物则”②、“道者器之道, 器者不可谓之道之器也”③的唯物主义一无论,否定“理本气末”、“道在气先”的唯心主义谬论,把被程朱理学颠倒了的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重新颠倒过来。在认识论上,则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藏知于物”、“物之成以气,入之成以学”⑥的观点,强调“躬行实践”和学习对认识的重要作用,驳斥求人性于未生之前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妄说,从而对理学赖以建立的唯心主义理论根基给予沉重打击。在此基础上,进步思想家猛烈抨击“存夭理,去人欲”的虚伪冷酷诫条,倡言“有欲斯有理”⑧、“私欲之中,天理所寓”⑨、“天理正从人欲中见,人欲恰好处即天理也”⑩,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构成了这一时期进步思潮的又一重要方面。黄宗羲指责“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11)他提出治天下“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臣对君的关系不是奴仆而应是平等的“师友”,对于“不以万民之忧乐”为意的君主,臣下无需“从君而亡”,或“杀身以事君”①,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伦理纲常。唐甄更称“近者二三十年”, 杀人之事,“帝王居其半”②,“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③。黄宗羲还提出通过实行法治和加强学校舆论监督限制君权,用“各得其私,各得其利”为原则的“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④。而郡县学官对地方官则可“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⑤。王夫之“不以天下私一人”⑥的“均天下”主张和顾炎武以“众治”

① ④王夫之,《思问录·内篇》。

② ⑤方以智:《物理小识》自序、总论。

③ 王夫之,《周易外传》卷 5。

⑥ ⑦陈确:《■言·性解下》。

⑧ 王夫之,《周易外传》卷 2。

⑨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 26。

⑩ 黄宗羲:《南雷文定》后集卷 3,《陈乾初先生墓志铭》。

① 《明夷侍访录·原臣》。

② 唐甄:《潜书·鲜君篇》。

③ 唐甄,《潜书·室语篇》。

④ 《明夷待访录·原法》。

⑤ 《明夷待访录·学校》。

取代“独治”⑦的要求,也都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政治思想。这种思潮已多少带有近代君主立宪的因素,反映了工商市民要求法律上平等权利的呼声, 猛烈冲击了传统封建秩序。但从实质上看,毕竟未超出封建制的法治,没有达到彻底废除君主专制制度的高度。黄宗羲提出的“工商皆本”思想,工夫之鼓吹“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⑧,唐甄通过增加生产与发展市易以改变“四海之内日益穷困,农空、工空、市空、仕空”状况的设想⑨,顺应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趋向,反映了市民工商业者的利益与愿望。不过他们所为之呼唤开路的商贾,仍主要指商品流通,而非商品生产。反对空谈浮夸、讲求经世致用、致力于社会变革,则是进步思想家们一致身体力行的学风。

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对封建纲常礼教的猛烈亵读和撕裂,为古代中世纪的漫漫长夜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遇到的障碍毕竟过于强大,在种种叛逆抗争中,固然有惊世骇俗的决裂,却还不可能用新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的眼光来改造世界,未能建立起完整的新思想体系。一些先进思想家自身还保留了不少旧传统的影响,充满了摇摆和矛盾, 从而使这种黎明前的批判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软弱性和局限性。

清朝统治稳定之后,程朱理学重新占据支配地位。坚持反理学斗争的思想家则有颜元、李■、戴震等人。颜元,字易直,号习斋,河北博野人,著有《四书正误》、《四存篇》、《习斋记余》、《朱子语类评》等。颜元的学生李■,字刚主,号恕谷,河北蠡县人,主要著作辑为《恕谷文集》。他们反对宋明理学,主张实用、实行,时称“颜李学派”。颜李学派继承清初进步思想家优良传统,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痛斥理学之害“不啻砒霜鸩羽”

①。颜元讥讽理学家否定私利和情欲“正如山中精怪”②,“全不谋利计功是

空寂,是腐儒”③,把“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信条改为“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④,并积极倡导实学,提出“将以七字富天下:垦荒,均田,兴水利;以六字强天下,人皆兵,官皆将;以九字安天下: 举人材,正大经,兴礼乐”⑤。其后,乾隆时期批判理学的主将是戴震。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人,主要著作有《原善》、《原象》、《孟子字义疏证》等。戴震进一步发展了王夫之唯物主义的观点,对理学的批判更为深刻。他抨击宋明理学家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①在理学如日中天的时代,这种批判如石破天惊,产生了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