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激活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是教学系统中的主体,它置身于优化的媒体环境中,通过不断地对各种媒体的输入运动作出积极的反应。产生强有力的相互作用(输出反馈),来达到认识客体(教育信息)的目的。其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媒体输入—←主体反馈输出—→媒体调控输入—→主体再反馈输出⋯⋯—→认识客体。这是个不停地运动、不停地相互作用的动态运行系统。所以说,课堂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如何,相当程度上决定于系统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强度和活力如何。

如何强化、激活这种相互作用呢?我的体会是要有意识地强化“三激活一反馈”。

  1. 激活学生——即强化增大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脑”的强度和活动量。凡是可能让学生动手的学习,尽量让学生多去动手摸索(比如探索实验,动手随堂简易小实验,甚至演示实验);凡是能让学生动眼观察感知的演示、生活、生产、科技、自然现象,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去观察、感知;凡是能让学生动口的机会,尽量让学生去议论、争议、回答问题;动脑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这里关键是适当地增大动脑的强度,一是多给机会

(提出问题,不急回答,让其思考),二是适当提高动脑的难度和思维量。只有这样,学生对输入的信息,反应积极了,才可能强化对输入信息的相互作用。

  1. 激活教学环境——即创设一个多姿多态、生动活泼的多媒体的动态的教学环境。因为只有活、动、变换的教学环境,才能吸引学生,引起其有意注意,强化激活学生对媒体的相互作用。如果媒体单一、僵死,除了教师、黑板、粉笔、课本外,一无所有,则学生动、活的欲望和积极性,很快就归于寂然,只能靠其意志、毅力来维持其对输入信息的相互作用的强度。这对于低年级或意志毅力处于低限的学生来说,是件比较困难的事。因此,只要有可能,我们一定要尽量激活教学的媒体环境。实践证明,创设多媒体的教

学环境,倍受低年级同学的欢迎。

  1. 激活教法——即一节课,应以一、二种教法为主,辅以其他的教法, 且相互交换穿插,形成一个最优的综合教法的动态结构。按现代的教法研究, 教法一般可概括为:分别以直观、操作、讲授、讨论为主的四种教法体系。教学中,到底以哪种教法为主,要视每节教材内容而定,所谓“为主”不是“唯一”,切忌“一法到底”或“定模教法”。其原理,也是因为只有动态的结构,才能激活动态的相互作用。

  2. 强化反馈——反馈可分为及时反馈和延时反馈等。它们都是学生这个子系统对输入的教学信息所作出的输出反应,反过来这个输出反应又反作用于诸媒体,让我们能及时地调控信息的输入程序和手段,以便调控提高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反馈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课堂上的及时反馈,更具真实性、可靠性、及时性和实效可控性,必须大大地加以强化。反馈的手段、形式多种多样:反馈牌、提问、操作、练习、板演、学生表情的观察⋯⋯, 都是渠道。其中反馈牌的应用,快速、反馈面广、反馈容量大,是教师常喜欢采用的一种方式。当然正如所有的客观题一样,反馈牌也有其不足的一面

——分析过程、计算过程、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体现不出,因此也需要采取其他的方式加以弥补组合。故,它也存在提高反馈结构的功能的问题,也需优化。但无论如何,只有反馈量大,才能强化、激活教学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提高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在课堂上务必予以强化。

综上所述,在近年的“教学整体设计”的实践中,要提高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应着眼于在“三化一活”上狠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