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的目标系统

教学目标,它是多因素的,主要包括了知、能、德三方面的因素;它又是多层次的,主要包含了节目标,单元目标、章目标,整个物理体系的整体目标。其中各个因素,各个层次的目标,按认知层次、组成因素还可再行分解。例:“知”、可分解为知识、概念、规律⋯⋯;“能”可分解为智力技能(说、听、写、计算⋯⋯)、操作技巧;“德”可分解为情感、意志、行为习惯养成⋯⋯。而节、单元、章、整体目标是大家熟悉的,恕不展开。总之,这些庞杂的目标,就组成了一个目标系统,形成了一个整体。

目标,是我们教师施教的努力方向,它有着具体的内容且起着教学导向作用,是教学设计中首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要提高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 首先就得优化教学目标,因为它是个关键。而正是在这关键问题上,目前存在着两种容易被忽略的倾向。

  1. 容易忽略目标的整体系统性——即这节课就管这节的目标,没能高瞻远瞩地把握到它在整体目标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没能把它和整系统的目标关联起来。例如:高一力学,讲《功能定理》。其节目标仅限于讲物体在重力场中的运动,若能带一句,拓展延伸到今后高二、高三电场、磁场中, 这原理也同样运用,预先埋下一伏笔,则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能融入整个目标系统中,其地位重要性也就显示出来了。又如:初中物理,确定第五章

《液体压强》的教学目标,就得有意识地为第六章《浮力》的“上下压力差” 铺平道路。制定《浮力》一节的教学目标(称量法)时,就得为第二节的《阿基米德定律》——(浸没、浸在)作铺垫。这都是把节目标置身于整个目标系统中来考虑。因此,优化教学目标首先必须研究落实、把握其整体性和系统性,摒弃其单一性、孤立性,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提高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

  1. 容易忽略目标的结构功能——即什么样的目标结构才能提高教学整体功能的问题。关于知识、能力的目标结构研究的硕果累累,但关于知、能、德三方面的因素组成的目标系统的结构,特别是“德”的目标,如何融入每

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的问题,还是个值得深入挖掘的课题。不要一提“德” 的目标,就是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这仅是主要的一方面。其实平时教学中,更多的还是情感、意志、习惯养成方面的“德”的目标,它们与学习目标的达到,有着更直接的影响关系。例如:学习兴趣、意志、毅力的培养和训练,是逐层次地在每节课中都会有所体现。因为学习是苦中有乐的过程, 不苦就不乐,缺乏兴趣、意志、毅力就学不成。鉴此于,“知、能”的层次目标,应与“德”的层次目标有个最理想最优化的对应组合结构,才能充分发挥其结构功能。“跳一跳就能摘得到”,是“知、能、德”目标优化组合的通俗标准,它既培养了意志和毅力,又掌握了知、能,使之相得益彰。

又如“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靠日积月累,长期逐步培养而成的。因此在日常的教学目标中,均得予以考虑,融入整个目标系统中,目前物理章节教学中,会出现高中定标过高,初中定标过低的倾向,都是因为“知、能” 目标与“德”的目标结构失衡的缘故。由此产生的教学效果,不是“欲速则不达”,就是“培养出低能儿”。因此要提高课堂系统的整体结构功能,首先得从导向上优化目标的结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