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化教学系统的环境

按系统论的观点,学生是教学系统中的中心子系统。学生的学习过程, 实际上是环境对这个子系统进行作用(输入),而子系统对环境作用作出反应,对环境作出反作用(输出)的过程。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就得优化教学环境。如何优化?关键就是如何把教育信息转化为最有效地刺激学习感官的信号,也就是如何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功能的问题。

媒体就是教育信息的载体。教师、教材、教学设备,从广义上说都属于媒体的范畴。因此,要优化各媒体的功能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 教师媒体素质的优化。教师作为教育信息的传播者和传播通道的主导设计者,是个最重要的媒体。因此,教师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和优化显得尤其重要。

例如: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能力、编导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表演能力,化难为易的分解能力、驾驭课堂随机应变的能力⋯⋯,都直接影响了教学环境的优化,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 教师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只有教师素质优化了,教学环境才有可能优化。

  1. 教材媒体的择定组合的优化。虽然说中学教材、大纲是国家统订的,但由于教育对象(学生)的不同,制定的教学目标(尤其是智能的目标) 各异,因此在教学常规中“因材施教”又是教学原则。既是如此,每节课教材的择定组合的优化就是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同样的一个教学内容,进行这样的选材组合延伸拓展,或进行那样的选材组合延伸拓展,创设的教学意境就不同,培养学生的能力就不同,功能就不同。比如,同一教学内容,就可引入增选一些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教材、题型来组合成优化的课堂结构,来创设较高的教学意境,以优化教学的环境及其功能。

  2. 教学设备媒体的择定组合的优化。物理教学的设备,不外是演示器具、自行设计的小实验、模型、挂图、投影幻灯、录像⋯⋯。所谓的优化, 就是把抽象的物理信息(概念、定律、定理),转化为通俗易懂、最能刺激学生感官、功能最强的信号,让学生置身于这些不断刺激且强烈刺激的最优的信号环境中,来接受反馈信息。先进教学设备形成的信号愈强烈,愈刺激

感官,则此设备媒体就愈优,这就是择优教学设备的原则。因此,我们无法笼统的说,演示优还是录像优,它们在各自不同的环境中,各有它们的优势。

比如,要揭示上抛空中的原是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仍继续向前运动, 我曾尝试用演示说明,但总不如意。结果换用录像播放就能很成功地揭示了这一规律,给学生留下了十分强烈的感官刺激和印象。其效果功能、创造的教学环境就远比演示好!由于录像具有能把运动过程片断分解和瞬间暂留的特点,其功能倍佳。特别是,由于学校受时空、设备⋯⋯条件的限制,与生活生产直接相关的一些教学环境,我们根本无法再现创设(比如,轧钢机的轧棍、液压可把人托起、打捞沉船的浮筒、潜水艇⋯⋯)。我们更需要借助录像或活动幻灯片来优化教学环境,形成对学生感官的强烈刺激。遗憾的是, 有关这些方面的录像和活动幻灯,毕竟是欠缺了些,所以一般常靠教师的口述、图解来弥补,这毕竟对形成强烈的刺激是乏力的。教学设备(媒体)的优化择定,不等于就优化了教学环境,它们之间还有个如何组合优化、提高结构功能的问题。组合结构的原则只有一个——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不同的教学目标,就有不同的组合方式,这可因材而异,因人而异,并没有什么定规。但检测的标准却是唯一的,即教学环境是否优化了?整体功能是否提高了?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了?因此说教学设备媒体的选择组合优化,是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系统整体功能的又一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