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展

1954 年 11 月 1 日,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打响了第一枪。继奥雷斯和卡比利亚武装起义之后,北部和东部的农民也采取了武装斗争的行动。北部的阿尔及尔省和瓦赫兰省与东部的君士坦丁省又爆发了武装起义。在民族解放阵线的领导下,分散在各地的起义队伍很快就组成为一支拥有一定战斗力的游击队,同现代化武装的法国殖民军展开激战。到 1955 年初,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全面展开。

法国殖民当局对阿尔及利亚人民游击队的初期讨伐失败之后,立即宣布在阿尔及利亚的东部和北部地区实行《紧急状态法》。1955 年初,法国殖民当局派遣 5 万名法国殖民军,加上从法国本土调来增援的 5 万名军队,向起义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扫荡。法军采取全面围剿、全面扫荡的方针,为了切断游击队同外界的联系,殖民当局沿东部的突尼斯边境构筑了一条长约 300 公里的防线,装置电网,埋设地雷,驻扎重兵,妄图使游击队得不到外援而被活活困死。游击队根据这时敌强我弱的特点,避免大规模的正面战斗,采用分散的小规模的游击战术,不断用伏击、突袭、破坏等方法来消耗、打击敌人,使敌军疲于奔命,劳师无功。

由于民族解放阵线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到 1956 年初,游击队的力量迅速发展壮大,已经可以进行有组织的规模较大的战斗,有力量袭击大的重要哨所、拔除驻有重兵的据点和控制交通线。1956 年秋,游击队发动了秋季攻势,大大地扩展了根据地的范围。东部的根据地从奥雷斯山区扩展到君士坦丁省南部直至与比斯克腊省交界的地方;北部的大卡比利亚根据地则扩展到阿尔及尔南边的卜利达地方,形成了对首都阿尔及尔的包围之势;西部在特累姆森同摩洛哥接壤的海岸地区也开辟了新的战场。此外,在第二大城市瓦赫兰的周围地区,在同摩洛哥接壤的科伦培沙以南地区,都点燃了游击战争之火。这样,联结阿尔及尔、瓦赫兰和君士坦丁三大城市以及向东通往突尼斯、向西通往摩洛哥的铁路公路交通线就完全置于游击队的控制之下,阿尔及利亚东部、西部和北部的大部分农村地区已被游击队掌握。

由于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到 1956 年底 1957 年初,游击队已经发

展到 10 万人。在这个基础之上,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军正式建立。最初他们只有一些旧式步枪、猎枪、大刀、长矛等武器,后来办起了自己的兵工厂, 可以制造反坦克雷、步兵地雷、炸药等,并且在战争中不断从敌人手中缴获大量的武器弹药。据美国《新闻周刊》的一篇通讯报道,民族解放军使用的武器中有 10—25%是从法国人那里缴获来的①。一些贪财的法国军官甚至从军械库偷武器卖给他们。民族解放军还从国外得到军火和物资的援助。

到 1957 年初,民族解放军已经打破了法国殖民军的分割、封锁。随着战斗地区的不断扩大,阿尔及利亚东、西、北三部分根据地终于连结起来,形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解放区。它包括地中海沿岸一带的平原区、阿特拉斯山脉和阿特拉斯撒哈拉山脉之间的高原区,共约 20 个省的面积。民族解放军从

① 《人民日报》,1957 年 10 月 15 日。

解放区出击,将战斗推向南部内地,除阿特拉斯撒哈拉山脉以南的撒哈拉沙漠地区外,阿尔及利亚全境部成为战场。民族解放军战士自豪地说:“白天, 我们控制了半个阿尔及利亚;而当月亮升空时,整个国家就是我们的世界。”

民族解放阵线中央为了便于领导和统一指挥各个地区的游击队武装力量,决定将阿尔及利亚全国划分为六个军区:奥雷斯军区、北君士坦丁军区、卡比利亚军区、阿尔及尔军区、瓦赫兰军区和撒哈拉军区。各个军区设指挥员,负责该区军事、行政事务。各军区下面设若干军分区,各个军分区下面成立若干营、连、排等战斗单位。民族解放军建立了严密的组织,战斗力大大加强。

面对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军的日益壮大和解放区的不断扩大,法国政府不得不一再增兵。1957 年初,法国已在阿尔及利亚战场上投入了 40 万人的兵力,但仍无法挽回它在军事上的失败。于是法国军事当局被迫改变战略, 将全面围剿、全面扫荡改为重点围剿、重点扫荡,即在有民族解放军活动的省份内,选择若干民族解放军活动频繁的地区,划定为禁区,四周用电网、地雷、碉堡围住,并将附近的居民赶走,造成无人区,妄图切断民族解放军与人民的联系,然后集中兵力对禁区内的民族解放军发动大清剿,企图一举消灭民族解放军的主力。

在 1957 年的一年里,法国殖民当局发动了两次重大战役。一次在 6 月间, 法国军事当局集中了数万名精锐机械化部队和伞兵部队,在数百架飞机的掩护下,向东北部靠近地中海的厄尔米利亚地区的民族解放军展开大扫荡。他们在 4000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倾泻了无数的炸弹和凝固汽油弹。地中海上的法国军舰对沿海岸的民族解放军阵地发射了大量的炮弹和燃烧弹。之后,上万名法军在坦克和装甲车的掩护下向解放区推进,企图一举消灭解放军。但是, 民族解放军沉着应付,把主力转移到外线,只留下少数部队,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与敌军周旋。外线的民族解放军则集中兵力进攻防御力量薄弱的法军,拔除敌军据点,歼灭小股敌军,并切断其后勤供应线,使法国殖民军处于腹背受敌的困境,结果被迫撤退。另一次是在 10 月间,法国军事当局集中兵力,对东部的君士坦丁、中部的阿尔及尔和西部的特累姆森三个解放区同时发动大规模扫荡,企图各个击破。但是,法国殖民军又都扑了空,消灭民族解放军主力的计划再次破产。

1957 年这一年,阿尔及利亚战场上还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即民族解放军将战火燃到了撒哈拉地区。撒哈拉地区占阿尔及利亚全境面积的 85%,沙漠之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这些石油提供了法国石油消耗量的大部分,是法国石油垄断集团的命根子。法国政府早就秉承法国垄断寡头的旨意,制订了一个将撒哈拉地区从阿尔及利亚分割出去的计划,阴谋永久霸占它。三年来, 民族解放战争的战火燃遍阿尔及利亚北部 20 个省,唯独撒哈拉地区平静无事。法国政府在暗自庆幸的同时,加紧实施其分割撒哈拉地区的计划。为了粉碎这一阴谋,1957 年 11 月底和 12 月初,民族解放军在撒哈拉地区发动了攻势,频频袭击保护法国阿尔及利亚石油公司的法国军队。法国政府惊慌失措,立即抽调 10 万军队,包括精锐的伞兵部队,增援撒哈拉。民族解放军不畏强暴,连连出击,或破坏输油管,或切断铁路线,或炸毁油库,或攻占据

② 《工人日报》,1957 年 4 月 8 日。

点,使 10 万法军被动挨打,疲于奔命,迫使法国的石油开采和运输活动不得不停顿下来。

法国统治者在阿尔及利亚推行战争政策和种族灭绝政策。在农村,他们下令向禁区倾泻成吨的炸弹、炮弹,甚至灭绝人性地散布斑疹伤寒菌和霍乱菌;在城市,他们实施《紧急状态法》,取缔政党,查封报馆,逮捕大批爱国志士、民主人士和工会活动分子。1956 年 10 月 22 日,为寻求阿尔及利亚战争的解决办法,摩洛哥素丹优素福同阿尔及利亚领导人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举行会谈。会谈后,阿尔及利亚领导人乘坐由法国人驾驶的飞机去突尼斯。但飞机在阿尔及利亚的白屋军用机场降落,本·贝拉、穆罕默德、赫德尔等五人被法国政府阴谋绑架。

阿尔及利亚军民并未因此气馁,反而更加英勇地打击敌人。法国政府为了扭转被动局面,一再向阿尔及利亚战场增兵。至 1957 年初,它投入的兵力

已高达 50 万人,超过它在第二次大战时期所使用的全部兵力。但是法军士气不振,厌战倒戈之事层出不穷,庞大的军费开支又使法国国内财政极度困难。从 1957 年起,法国每天消耗在阿尔及利亚战场上的费用高达 14 亿法郎以上。

摩勒政府就是在这样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于当年 5 月垮台的。接着,法国出现了内阁危机,政府犹如走马灯似地不断更迭,局势急剧恶化。尽管美国通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外交、财政、军事上援助法国,仅在 1956 年的半年时间里,就供给法国 5000 件自动武器、150 架飞机、25000 辆军用汽车,还有其他大批军用品,但仍无济于事。

阿尔及利亚的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和爱国知识分子都参加了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由本·贝拉、贝勒·卡赛姆领导的团结与行动革命委员会于 1954 年 11 月 1 日发动武装起义后,为了聚集全国各族人民反对法国殖民主义的力量,团结以本·赫达为首的中央委员会派,筹建民族统一战线组织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民族解放阵线强调,人民武装斗争是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的唯一道路。随后不久,阿尔及利亚三个主要的民族主义组织

——争取民主自由胜利党、代表资产阶级和自由职业者的以费尔哈特·阿巴斯为首的拥护阿尔及利亚宣言民主联盟和代表宗教改革派的伊斯兰教贤哲会参加了民族解放阵线。从此,民族解放阵线就成为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领导力量。阿尔及利亚共产党没有参加民族解放阵线。1956 年 5 月, 该党同民族解放阵线建立了联系,并将它领导的军事组织——“解放战士” 并入民族解放军。

民族解放阵线的力量随着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发展而不断加强。起初。它的势力只限于游击队根据地和某些大城市。到 1956 年下半年,民族解放阵线的力量已基本上扩展到全国的城市和乡村,全国大多数民族主义政党都先后参加了民族解放阵线。

1956 年 8 月,在卡比利亚根据地的苏玛地区召开了民族解放阵线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制订了民族解放阵线的政治纲领,确定了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运动的路线和方向。纲领的主要内容是:坚持反对殖民主义,坚持武装斗争;在民族革命运动的过程中,消灭殖民主义制度和一切阻碍社会进步的落后现象,对内实行彻底的土地改革,解放被奴役、受剥削的农民和农业工人;没收外国垄断资本,改变殖民地的经济结构,发展民族经济,保障工人的权利;抵制一切外来的资本主义的腐朽文化,恢复民族文化,建立一个以伊斯兰教原理为基础的、独立自主的、民主的阿尔及利亚共和国;对外遵

循万隆会议原则,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全世界人民的支持。苏玛大会的决议还表达了希望尽早实现和平、减少流血的愿望,愿意同法国政府进行谈判,保证尊重法国人在阿尔及利亚正当的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利益。

苏玛大会确定了民族解放阵线对民族解放军的领导关系,建立了民族解放军的编制。为了加强对全国民族解放战争的领导,建立了最高权力机关—

—全国革命委员会,并选出了协调与执行委员会,统一领导国内的武装斗争。这就为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民族解放阵线的建立及其制订的政治纲领代表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利益和意愿,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记者麦卡德尔发表访问阿尔及利亚的观感时也承认,“指导阿尔及利亚革命的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是一个有力量的团体,它的组织良好,并且受到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普遍拥护”。①

在军事和政治形势日益有利于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时候,民族解放阵线为了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争取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决定成立临时政府。1958 年 9 月 19 日,阿尔及利亚全国革命委员会在开罗举行会议,宣布成立阿尔及利亚共和国,并组成了以费尔哈特·阿巴斯为总理、贝勒卡塞姆·克里姆和本·贝拉(被监禁在法国)为副总理的临时政府。临时政府先设在开罗,后迁至离阿尔及利亚较近的突尼斯市。阿尔及利亚共和国的诞生和临时政府的成立,表明民族解放战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临时政府的领导下,阿尔及利亚各解放区纷纷成立政权机构——人民会议。人民会议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将没收来的法国殖民者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发放农业贷款,奖励耕作,动员农民参军。到 1958 年年末,临时政府控制了全国 80%的土地。与此同时,法国殖民军在战场上却遭到越来越惨重的失败。为了挽救败局,法国政府又一次撤换了殖民军总司令,任命老奸巨滑的夏尔为新的总司令。他一走马上任,即制订了严密封锁、反复扫荡的战略, 其具体内容是:严密封锁阿尔及利亚的东西两条边境,切断民族解放军与外部的联系,断绝一切来自外部的支援;对重要的军事区域实行大包围,然后逐渐缩小包围圈;进而在包围圈内进行反复扫荡,甚至制造无人区。为了执行这一战略,他下令加固阿尔及利亚与突尼斯交界处的莫里斯防线,以及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交界处的西部防线,增设碉堡,加宽布雷区,增添雷达报警装置;特别对东部长达 300 公里的莫里斯防线尤为注意,沿线驻扎了 10 个师的兵力,以割断民族解放军同突尼斯的联系。

为了粉碎夏尔的围剿计划,民族解放军经过充分准备,于 1959 年 1 月发动了春季攻势。经过短短一个多月的战斗,他们先后突破了莫里斯防线和西部防线,粉碎了这两条防线不可逾越的神话。

1959 年 5 月,夏尔又在莫里斯防线的东侧、沿着莫里斯防线修筑了一条新的夏尔防线。这条防线全部安装现代化的雷达监视系统和警报装置,碉堡林立,地雷密布,被夏尔吹嘘为当代的马奇诺防线。不仅如此,夏尔还下令把莫里斯防线与夏尔防线之间宽约 50 公里地带的全部居民迁入莫里斯防线以西的集中营,把这一地带变成无人区。这一措施遭到居住在这个地带之内的 50 万居民的强烈反对。法国殖民军采用暴力方法,强迫居民迁徙。他们用

飞机大炮密集轰击不肯迁移的手无寸铁的和平居民,使 30 万居民惨死于炮火

① 《人民日报》,1957 年 9 月 15 日。

之下,制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帝国主义对殖民地人民进行的最大的一次屠杀事件。

为了粉碎夏尔防线的封锁,民族解放军在 1959 年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攻

势。一次从 6 月 25 日开始,民族解放军派出一支突击队,进攻位于夏尔防线

体系之内的波尼市,打死打伤法国殖民军 800 余人,自己只损失 80 人。另一

次在 7 月 14 日,民族解放军集中了大批步兵和炮兵部队,以压倒的优势兵力

向夏尔防线防御体系的战略要点安若拉发动进攻,歼灭敌军 200 多名,击毙该据点的少校司令官。这两次战役标志着法国殖民军已经全面丧失了战术上的优势。

法国殖民者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夏尔又制订了一项新的分阶段绥靖计划,以及实现这一计划的“双胞胎行动”。所谓“分阶段绥靖计划”,就是按民族解放军根据地的重要程度,制订出进攻这些根据地的先后顺序。所谓“双胞胎行动”,即向民族解放军司令部所在地卡比利亚山区发动进攻,以达到既占领这个根据地、又消灭民族解放军司令部这两个目的。7 月 22 日, 法国殖民军集中了最精锐的 4 个装甲师、7 个伞兵团和 6 支海军突击队,总

共 10 万人,配备了飞机、大炮和坦克,从陆、海、空三个方面向民族解放军的第二军区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立体进攻。这是阿尔及利亚战争爆发以来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民族解放军针对敌人来势凶猛,采取了化整为零、避其锋芒、迂回前进、寻找战机、集中兵力、予以全歼的战略。此次战斗从 8 月 3

日到 9 月 3 日进行了整整一个月,民族解放军同法国殖民军一共进行了大小

战斗 293 次,歼灭法军 3000 余人,缴获轻重武器不计其数,彻底粉碎了法国殖民主义者妄图消灭民族解放军第二军区的计划,使夏尔的分阶段绥靖计划和双胞胎行动完全破产。

此后,法国殖民军再也无力发动进攻了。它不得不采取固守据点、全面封锁的战略,退守主要城镇,保住主要交通干线和撒哈拉石油区以及东西边境上的防线。相反,民族解放军在打了这几个大战役之后,力量大大加强, 兵力扩大到 15 万人,而且控制了全国 4/5 的领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即将乘胜前进,解放全国。

民族解放军在战场上的胜利,极大鼓舞了法占区人民的斗志,他们进一步展开了反抗法国殖民主义者的斗争。1960 年 6 月,民族解放阵线在的黎波里召开会议,作出了加强占领区的人民抵抗运动、在占领区开辟第二战场的决议。1960 年 12 月 21 日,在首府阿尔及尔的贝尔古区,穆斯林居民率先响应临时政府的号召,揭开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抵抗运动的序幕。数千名男女老少,手持阿尔及利亚国旗和标语牌,高呼“阿尔及利亚独立”、“打倒法国帝国主义”的口号,在阿尔及尔的大街上游行示威。殖民当局出动大批军警,向游行的群众开枪,使许多手无寸铁的示威者倒卧在血泊之中。这起惨案震惊全国。奥兰、奥尔良维尔、君士坦丁等城市爆发了声势越来越大的抗议运动。有些地方的居民甚至构筑街垒,同殖民当局的军警展开街垒战。敌占区内第二战场的开辟,迫使法国殖民当局不得不从前线抽回一部分军队,来加强其后方,并对穆斯林居民进行镇压,从而削弱了正面战场上法国殖民军的力量。法占区人民蓬勃开展的抵抗运动,使法国殖民主义者在阿尔及利亚再也没有一个宁静和巩固的后方了。

到 1960 年,法国在阿尔及利亚投入了 70%的陆军、60%的空军和 90%的海军,战斗中被打死的法军有十几万人,另有 80 万军队、20 万保安队和警察

被拖在阿尔及利亚的战场上。1955—1959 年,法国的军费开支高达 3.5 万亿美元,造成国家经济状况严重恶化,物价飞涨,赋税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大大降低。与此同时,法国民众的反战运动也不断高涨,政府危机频仍,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为了支付高昂的战争经费,法国只好乞求于美援。美国利用法国陷入阿尔及利亚战争不能自拔之机,乘势渗入法国的势力范围,排挤法国,取而代之。由于殖民战争的失败,法国统治集团内部各派矛盾激化,代表法国新兴石油工业和金融垄断资本利益的集团同代表殖民地大庄园主利益的集团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激烈,前者要求尽快结束战争,后者则极力反对。1958 年 6 月, 戴高乐东山再起,表明前一个集团占了上风。加之 1960 年代非洲国家的独立浪潮迅猛涌起,法国政府已经无法用暴力维持它在阿尔及利亚的殖民统治地位。于是,它决定改变策略,同意与民族解放阵线谈判,企图通过谈判来保护它在殖民地的权益。

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在坚持武装斗争的同时,从来没有放弃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阿尔及利亚的独立问题。还在临时政府成立的翌日,即 1958

年 9 月 20 日,副总理兼国防部长贝勒卡塞姆就在突尼斯的《愿望报》上发表声明说:“(阿尔及利亚共和国)政府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要求法国政府开始谈判。如果法国仍然顽固不化,我们就要继续进行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我们不是为战争而战争,而是为了独立与和平,为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幸福和繁荣。”①同年 9 月 26 日,即临时政府成立一个星期之后,他又发表政策声明,提出首要任务是领导人民和军队走向解放,同时也希望与法国举行谈判, 和平解放阿尔及利亚。

戴高乐为了使法国摆脱困境,积极调整其在海外殖民地的政策,主张通过和平谈判方式解决阿尔及利亚问题。然而,戴高乐并不是一开始就愿意进行和平谈判、给予阿尔及利亚人民以独立与和平的。1958 年 10 月 2 日,戴高乐曾在阿尔及利亚的君士坦丁市宣布过《君士坦丁计划》,拟给阿尔及利亚农民分配 25 万公顷的土地;拟给阿尔及利亚工人享受同法国工人一样的工资和养老金;将允许阿尔及利亚人担任阿尔及利亚的和法国的公职,将发展阿尔及利亚的工业,以便为 40 万阿尔及利亚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但是,该计划又规定阿尔及利亚必须保留殖民制度,必须继续作为法国的殖民地,因此理所当然地为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所拒绝。

1959 年 9 月,当第十四届联大即将讨论阿尔及利亚问题时,戴高乐急忙

于 9 月 16 日发表了一个给予阿尔及利亚人民自决权的声明。这个声明在原则上承认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自决权,但又规定在阿尔及利亚实现停火之后需经过四年才能举行公民投票,由阿尔及利亚人民就下列三种前途选择其一:(1) 同法国分离,即独立;(2)同法国完全一体化,即法国化;(3)同法国保持一定的关系,即有限自治。这种自决还有一个前提,即不包括阿尔及利亚的固有领土撒哈拉在内。可见,这种自决实际上是继续保持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统治。尽管如此,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仍然表示,戴高乐的这项自决权的声明为法阿双方举行和平谈判提供了可能性。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当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同意以戴高乐的这一声明作为谈判的基础,并宣布任命本·贝拉等五人为谈判代表时,法国政府竟然关闭了谈判的大门,

① 《人民日报》,1958 年 9 月 23 日。

理由是“戴高乐将军希望派到法国谈判的代表是‘那些仍然在战斗的人,而不是那些丧失战斗力的人’”。

只是在夏尔防线和夏尔计划被粉碎、固守据点和全面封锁的战略遭到失败、法国政府完全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时,它才不得不坐到谈判桌子上来。此后,双方开始了漫长而曲折的谈判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