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论述了 20 世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 80 年代末的非洲历史。

72 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是非常短暂的。但这 72 年,对于非洲来讲,却是翻天覆地、伟大变革的年代。经过数代人的浴血奋斗,非洲人民在反对殖民侵略和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方面的非殖民化任务已经胜利完成。当前,非洲国家和人民正在进行着维护正当权益、发展民族经济、推动社会进步、实现现代化、从而巩固民族独立成果的斗争。

非洲现代历史是从 16 世纪初开始的非洲近代史的继续和延伸。在近代, 西方列强把非洲变为贩卖奴隶的场所,接着又将它置于殖民化的灾难中。前者是灭绝人性的劫掠,后者主要依仗武力把非洲变为它们任意宰割和蹂躏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20 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在非洲全面确立起殖民政治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 20 年间,非洲的殖民化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加速了非洲转变为帝国主义后方的过程。非洲的殖民地经济结构已经形成,西方列强在非洲的统治地位得到了巩固。一些历史学家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间的时期称为西方国家在非洲的“黄金时代”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初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殖民列强被迫步步退却。但是,它们对非洲的控制和掠夺非但没有放松,反而大大加强起来。

在非洲不断殖民化的过程中,当地各种爱国力量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进行过激烈的抗争。在近代,这表现为非洲人民前仆后继地发动反侵略和殖民奴役的战争、封建国家上层统治集团发起的富国强兵的改革运动、非洲农民自发的宗教运动发展成为反抗殖民压迫的大规模群众运动。但这些斗争无法扭转非洲被殖民化的悲惨局面,因为建立在落后农耕甚至原始畜牧业经济基础上的非洲人民反抗斗争,难以同挟工业革命和现代科技优势的欧洲列强匹敌。

进入现代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殖民列强对非洲国家资本输出的加强和日益广泛的经济开发,那里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变动。即使在非洲大陆最落后的内陆地区,前资本主义关系也在瓦解。对非洲的变化来说,一种全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愈来愈显示出威力。资本主义性质的阶级分化已经出现。但是,阶级形成过程有其特点:在外国帝国主义的统治下,非洲民族资产阶级发展极其缓慢。非洲各地区、国家间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就地区而言,非洲的北部与南部比热带地区具备较高程度的阶级分化。在热带非洲范围内,西非阶级关系的发展状况又超过东非和中非。在相当广大的地区内,前资本主义关系是削弱了,然而远远没有消失。

非洲所有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加强了对帝国主义压迫者的斗争。在内部的社会经济变革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甚至在非洲最僻远的角落,当地居民在政治上也开始觉醒。广大群众(农民、工人、城市居民)都被卷进了社会政治的漩涡。在一些国家里,民族资产阶级

1 ①UNESCO,General History of Africa(《非洲通史》),vol.7,p.565.

代表人物不仅提出而且领导着争取民族独立、建立民族国家的斗争,埃及是一个突出的例子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非洲无产阶级政治组织和政党的诞生、民族主义政党和组织的蓬勃发展、城市反帝斗争的普遍高涨,都是非洲人民反帝反殖斗争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现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正是在如此有利的条件下迅速发展起来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为非洲的解放斗争开辟了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社会主义国家的反帝斗争、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内的人民斗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三大潮流汇合在一起,相互声援,互相推动。1950 年代中期亚非会议召开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入了高潮。经过持久不懈的斗争,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终于摆脱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民族独立国家。到 1970 年代初,非洲有 39 个国家取得了独立。之后,非

洲民族独立运动乘胜前进,又有 10 个国家得到了独立。到 1990 年为止,非

洲先后获得独立的国家达到 53 个之多。西方列强在非洲的殖民统治体系终于彻底崩溃。

非洲国家获得政治上的独立,决不意味着反对外来控制和奴役斗争的结束。它们独立以来,在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反对新殖民主义、努力发展民族经济、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现代化方面的实践和成效,以及目前的诸多困难,也是本卷予以论述的基本内容。非洲绝大多数国家要完成现代化的任务, 迈进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绝不是短时期内的事情,尚需走十分漫长而又艰难的道路。

绝大多数非洲国家的现实状况是怎样的呢?归结起来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政局持续动荡,党派争斗,不少国家酿成无休止的内战,国无宁日,面临严重危机;二是经济凋蔽,食物供应长期处在危急状态,广大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这两个方面互为因果,又相互影响,愈演愈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状况呢?个中原因,众说纷纭。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新老殖民主义和后来的超级大国对非洲的侵略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长期的殖民统治,使非洲经济结构成为一种畸形的结构,被迫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殖民主义势力在政治上从非洲退却后,在经济上对非洲国家的控制却更为严密。不合理的经济结构障碍着非洲民族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衰退,许多非洲国家的经济每况愈下, 靠借外债来维持局面。这为外来势力在政治上对非洲实行扩张侵略提供了有利条件。

1980 年代中期以前,新老殖民主义和超级大国在非洲的争夺和控制,使非洲国家又遭受严重伤害。1980 年代末,西方国家利用非洲的经济困难,推波助澜,掀起了一股“民主化”浪潮,绝大多数非洲国家被卷入进去,内争纷起,动乱不止。

目前非洲国家的状况,也有其内部原因。最重要的是非洲国家缺乏既了解本国国情、有丰富治国经验,又共为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领导核心。应该看到,国家领导核心的问题,也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新殖民主义和超级大国的影响所造成的。

非洲国家独立时,领导过民族独立运动的民族知识分子成为了国家领导人。这些人几乎全部是从殖民宗主国的学校里培养出来的,只相信西方的一

① 见陆庭恩:《非洲与帝国主义(1914—1939)》,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年,第 246—293 页。

套治国方略。他们上台后,按照欧洲的模式建立自己的国家,套用殖民宗主国的经济、政治结构和体制,自然会遭到挫折。有的国家又照搬东方国家的办法。许多非洲独立国家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坏,以至困难重重,难以维系。在不少国家里,军队却成为有组织的政治力量,非常活跃。有些国家的军队在新老殖民主义的支持下发动政变,上台执政。一时,军事政变成风。据统计,非洲国家军人政权最多时达到 32 个。军人统治依旧缺乏治国方案,只好依赖原宗主国甚至超级大国的援助维持其统治。老殖民主义、超级大国为了争夺非洲、瓜分势力范围,也积极插手非洲国家的事务,向它们提供包括军火在内的大量援助,以培植自己的代理人。许多国家的军人统治者成了军事独裁者。但是当外来势力撒手不管时,这些独裁政权便四面楚歌,有的以垮台告终,有的造成内乱,使国家处在四分五裂的状态。

总之,独立后的非洲国家和人民还面临着把非殖民化斗争引向深入,彻底完成经济、社会和政治解放的繁重任务。目前,非洲多数国家需要确定一种符合本国实际的经济发展战略,努力发展民族经济是当务之急。实践证明, 非洲国家的政治独立为发展民族经济创造了条件,而民族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又是政治独立的可靠保证;如果经济搞得一塌糊涂,政治独立就有得而复失的危险。

在现代,非洲社会全局性的主要矛盾始终是非洲国家和人民同新老殖民主义以及后来超级大国的矛盾。当然,还存在着其他许多矛盾,譬如内部矛盾有领导核心问题、地区矛盾、阶级矛盾等等,但是它们都受这一主要矛盾的影响和制约。

本卷所叙述的非洲现代历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帝国主义列强对非洲的再瓜分到 1950 年代末。第二阶段是 1960 年代以来的非洲。前阶段的内容分为七章,基本上以历史发展为顺序,顾及重大历史事件和专题论述。后阶段的内容分为八章,很多都是国内学术界首次系统、深刻探讨的问题, 专题研究性较强,因此在各章的安排上尽量考虑这一特点,但也努力顾及历史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