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埃及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非洲第一个独立国家的诞生

  1. 埃及独立国家的产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埃及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埃及人民同英帝国主义的矛盾逐渐激化。战时,埃及成为英国在中近东的军事基地和政治活动中心。英国一方面将 150 多万埃及青壮年驱赶到前线,充当炮灰或为英军服务, 使埃及千家万户土地荒芜,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欧洲农场主和埃及地主趁机侵吞埃及农民(费拉赫)的土地,又使 100 万农民失地破产,沦为白人农

场主的雇工。他们每天劳作长达 14 小时,而工资只及城市工人工资的一半, 生活十分艰难。另一方面,英国将埃及经济纳入了战时轨道。大肆搜刮粮食和棉花,造成粮食奇缺,粮价飞涨,全国大小城市长期处于饥荒状态。埃及民族工商业在大战的夹缝中虽有较大发展,但却遭到英国在“支持战争”名

义下的敲诈勒索,要交纳大量金钱和财物。战争刚一结束,欧洲的廉价商品又重新涌进埃及市场,严重地排挤了埃及民族工商业,使不少工厂、商店濒临破产。因此,埃及城乡人民都对英国的统治强烈不满,民族矛盾相当尖锐。当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在埃及城乡广泛传播后,埃及人民受到极大鼓舞,他们要求民族独立的愿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强烈。这时的埃及到处布满干柴,革命烈火一点即燃。

战争期间,英国为了拉拢埃及抵抗德国和土耳其的军事进攻,曾先后四次许诺战后给予埃及独立。战争结束后,英国未履行诺言,在战后颁布的宪法草案里,埃及的保护国地位未变,因而引起埃及各界民众的愤懑。就在停战的第三天(1918 年 11 月 13 日),埃及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萨阿德·扎格卢勒,以埃及人民代表的名义向英国高级专员温盖特提出:撤销对埃及的保护,结束战时紧急状态,实现埃及的政治独立。

扎格卢勒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在开罗爱资哈尔大学学习期间成长为一个民族主义者。1882 年,他亲身参加了奥拉比领导的抗英战争,失败后被捕和流放。后来在担任埃及殖民政府的教育大臣、司法大臣及立法议会副议长期间,他仍然主张实现埃及的自主。扎格卢勒受到一次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启迪和鼓舞,抛弃了模糊的自主主张,确立了争取民族独立的奋斗目标。

英帝国主义并不甘心自动退出埃及的历史舞台。在交涉中,尽管扎格卢勒等民族主义者作出了只要给予埃及政治独立、可以承认英国在埃及的既得利益的重大让步,英国还是断然拒绝了他们的要求,甚至否认他们有代表埃及人民的资格。为了与英国进行斗争,扎格卢勒从两个方面紧张地开展工作。第一,起草一份委任书,并发动在委任书上签名运动。他冲破了殖民当局的种种阻挠,使 200 多万群众(包括一些很有名望的人士)在委任书上签了名, 取得了人民代表的合法资格。第二,组建革命领导组织——华夫脱党。这个党由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代表地主利益的一些原立法议会的议员、农村封建地主出身的自由主义分子共同组成。扎格卢勒自任党的主席。该党提出的斗争纲领规定:通过“和平的合法的方式”,“实现埃及完全独立”。这个纲领反映了华夫脱党所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华夫脱党总部设计在开罗,在全国各地遍设支部,开展反帝宣传活动和发展党员,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取得了革命的领导权。

英国殖民当局为破坏签名运动,禁止委任书在人民中流传,并严惩签名的人;同时,还以“扰乱社会治安”的罪名,取缔了华夫脱党原定于 1919

年 1 月底在开罗举行的群众大会。扎格卢勒针锋相对,发表了著名演说,谴责英国对埃及实行的所谓“保护”。他指出:埃及过去没有请求英国保护, 是英国自己“因战争需要”而“擅自”决定的,是“违背埃及民族的意志的”, “没有任何的法律效力”,因此,保护“应随着战争的结束而终止”①。这一演说在人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连亲英的埃及首相鲁世迪也幡然醒悟,公开支持扎格卢勒的立场。他领导的内阁于同年 3 月 1 日集体辞职,以示对英国的抗议。

英国政府对此十分震怒,斥责驻埃及高级专员温盖特“处事不力”对埃及人过于“宽恕”,并将其革职,还下令驻埃的英军司令沃森进行镇压。3

① 参见陆庭恩:前引书,第 252 页。

月 8 日,沃森悍然逮捕扎格卢勒等人②,并用军舰押送到马耳他岛流放。

英国的暴行成了 1919 年 3 月起义的导火线。扎格卢勒被捕的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首都开罗的青年学生首先发难,3 月 9 日便涌向街头,举行抗议游行,要求英国当局立即释放扎格卢勒,撤走英军,给予埃及独立。英殖民当局出动军警镇压,拘捕了 1000 多名学生。广大师生群情激愤,于 3

月 10 日举行总罢课。开罗市民热烈支持师生们的行动,工人罢工,公务人员停止工作,医院、律师事务所关门停业,以示抗议。成千上万的群众走上街头,加入学生的示威游行队伍,与前来镇压的军警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愤怒的群众包围了英国驻扎机构,捣毁了亲英的《莫干丹日报》馆。

3 月 11 日,首都的电车工人、电讯工人、搬运工人和其他行业的工人也加入总罢工行动。连商店和小商贩也罢市。抗议斗争迅速扩大到全国各地。开罗的学生纷纷回乡,点燃了家乡的斗争火焰。亚历山大、塞得港、曼苏腊、扎加济格、杜姆亚特、法尤姆以及边远地区的阿尤特等数十个城市,相继爆发了罢工和群众的抗议运动。工人和学生成了这次反英斗争的主力军。郊区的农民也纷纷涌进城市,参加反英斗争的行列。“释放扎格卢勒”、“埃及立即独立”的口号声在尼罗河上空回响。

3 月 15 日起,罢工浪潮席卷全国铁路、邮电、运输、码头等各行各业, 斗争达到了高潮。3 月 16 日,开罗妇女(其中不少是青年女子)也破天荒第一次走上街头,参加游行示威队伍,并同工人、学生一起与英国步兵、马队展开英勇顽强的搏斗。不少地区的乡村妇女也投入了反英斗争。受英国挑拨长期不和的基督教徒与穆斯林也联合起来,共同对敌。这次反英斗争不论是起义的规模还是群众发动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就连西方的史学家们也不得不承认“革命席卷了埃及”。

这场全民性斗争,一开始就冲破了华夫脱党提出的以“合法的和平的方式”争取独立的束缚。面对英国军警的屠刀,埃及人民被迫拿起了武器,奋起抵抗。开罗城内到处构筑街垒,挖掘战壕,整个城市变成了抗英战场。于是,抗议斗争发展为武装起义。起义群众一度占领开罗警察局,使英国在开罗的权力机构处于瘫痪状态。亚力山大的起义群众与英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许多农村居民也组成游击队,到处破坏铁路和通讯电线,袭击英国驻军。北方的米努夫、布海拉、代盖赫利耶等省被强大的游击队所控制;南方的阿斯旺市被起义军占领达一个多月。

在起义过程中,不少城市和乡村建立了革命政权——人民委员会或民族委员会。这不仅是埃及人民政治觉悟和斗争艺术水平大大提高的标志,也是1919 年 3 月起义的显著特点。

首都开罗率先建立的人民委员会,以革命的名义,接管了开罗警察总局, 维持首都的交通和秩序;没收了英国的一些企业和银行;组织募捐队,募集钱物,解决罢工工人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所需。它还组织宣传队,广泛宣传革命主张,传播各地斗争的信息。各省的中心城市几乎都建立了人民委员会或民族委员会。有的省和县还宣布独立,建立了共和制临时政府,行使管理职权,维持社会治安,安排群众生活。不少农村也效仿城市,纷纷建立了自己的革命政权,颁布免除租税,废除高利贷,赈济贫苦农牧民的法令,还领导农民夺取欧洲人农场主和埃及地主所侵吞的土地和财物,分给无地或少地的

② 另外三人是伊斯梅尔·西德基、穆罕默德·马哈茂德和巴沙尔。

农民。革命政权的建立对反英斗争的深入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老奸巨猾的英国政府不甘心失去它在埃及的权益,决定进行武力镇压。为此,它制造借口,胡说什么起义是在外部布尔什维克的影响下爆发的,起义者还从那里领取报酬。接着于 3 月 25 日任命艾伦比将军为驻埃及高级专

员,统率 6 万名配有新式飞机、大炮、坦克的英军,对起义人民进行血腥镇压。飞机在天空中俯冲扫射,坦克在地面上围追堵截,步兵用机枪扫射,马队用大刀砍杀,甚至还施放毒气。起义者一批批倒在血泊之中,死伤不计其数。艾伦比还采取分兵出击、各个击破的战术,先后把全国各地的起义军浸没在血泊之中。英国为了逃避国际舆论的谴责,严密封锁消息,至今人们仍无法弄清死伤的确切人数。有的学者估计约 1000 多人被打死,3347 人被关进监狱①。有的学者估计打死 3000 人,伤数千人,被处死、判刑和监禁的数千人②。实际上死伤的人数比上述估计的要多得多。

这次起义失败的主观原因,主要是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者——民族资产阶级的华夫脱党过于软弱,而且执行了一条通过和平的合法的方式争取完全独立的错误路线,不愿也不敢担当起领导起义的责任,致使各地起义队伍始终处于自发的、分散的和无组织无领导的状态,不仅未能组成一支统一领导的强大的革命军队,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斗争,而且给英军分兵出击、各个击破造成了可乘之机。客观上的原因,主要是敌人强大,有一支全付武装、训练有素的正规军队,并采取了有效的战术,以己之长,击起义者之短,起义因而失败。

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英国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它认识到单靠刺刀已不能维持在埃及的统治,必须改变方法,于是使出怀柔手腕。4 月 8 日,英国释放了扎格卢勒等人,并表示愿意与埃及代表谈判,来“满足埃及群众的愿望和利益”。此举正中华夫脱党下怀,该党随即组成以扎格卢勒为首的代表团,先后与英国进行三个回合的谈判,最后迫使英国承认埃及的独立。谈判的第一个回合,主要围绕英国派遣的米尔纳调查委员会的职权和活

动问题。

当时的国际形势对埃及十分不利。4 月下旬,列强分脏的巴黎和会拒绝听取扎格卢勒代表团的要求,接着美、法相继承认英国对埃及的保护。两个月后,《凡尔赛和约》确认埃及仍作为英国的保护国。英国利用这一有利的形势,决定派遣殖民大臣米尔纳率领调查委员会前往埃及。这个委员会名义上是调查爆发骚乱的原因,实则是想摸清埃及各派的主张,以便拉拢妥协派, 达到分裂埃及革命运动的目的。

在谈判中,扎格卢勒拒绝接受米尔纳调查委员会。他号召全国人民抵制米尔纳调查委员会,得到全国各地的响应。群众纷纷集会,举行游行示威, 一致要求英国给予埃及完全独立。11 月 17 日,开罗爆发了武装起义,把斗争推向高潮。开罗群众高呼“打倒米尔纳委员会”的口号。军警逮捕了大批示威者。愤怒的群众起而袭击警察所和监狱,救出了被捕的示威者。战斗十分激烈,双方死伤惨重。

埃及人民的反抗,使米尔纳调查委员会迟迟不能成行。一直拖到 12 月 7 日,米尔纳等人在军警的严密护卫下才踏上埃及国土。米尔纳所到之处,迎

① 《现代非洲人民民族解放运动史》,第 115 页。

② 参见纳忠:《埃及近现代简史》,三联书店 1963 年,第 176 页。

接他的全是抗议示威运动。米尔纳委员会成员心惊胆颤地在埃及呆了 100 天,结果一无所获。米尔纳在给政府的报告中写道,那里的“运动发展迅速”, 而且已控制在“不负责任的分子手中”,这使他心中“惶惶不安”。他在报告中建议,当前唯一的办法,只有改变在埃及的统治形式,造成埃及得到独立的错觉,又可保持统治的本质。他根据这一构思起草了一份解决埃及问题的条约草案,草案规定:(1)英国承认埃及为代议制君主立宪国家;(2)英国与埃及结为同盟,英国负责保卫埃及的安全,英军驻扎埃及保卫帝国的交通, 战时英军有权使用埃及军港、飞机场等;(3)英国有权干涉埃及外债方面的财政事务;(4)英国有权干涉埃及外国侨民的司法事务;(5)英国有权干预、阻止埃及与外国签订条约的外交事务。这就是有名的“米尔纳方案”。

第二个回合,围绕“米尔纳方案”展开了较量。

米尔纳回国后向政府提交了他起草的方案,同时又以“磋商建设埃及独立国”的名义,将扎格卢勒为首的代表团骗到伦敦,进行谈判。扎格卢勒很清楚,这是一个名为“独立国”、实为“保护国”的方案,因而拒绝接受。1920 年 10 月,埃及代表团要求修改方案:明确宣布撤销对埃及的保护;进一步限制英国对埃及内政外交的干涉权。米尔纳拒绝接受埃方的要求,谈判陷入僵局。恰好这时英国国内的死硬派政治势力得势,斥责“米尔纳方案” 太宽容,米尔纳便借机称病辞职。

英国新任殖民大臣乌尼斯通·切尔奇勒是一个最富有侵略性的帝国主义分子,对埃及独立问题采取“延不付议”的拖延方针,不予考虑,埃及人民对此十分愤慨。当切尔奇勒视察埃及时,开罗、亚力山大等城市举行了大规模武装起义。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得不答应将埃及独立问题提交帝国会议讨论。恰在这时,华夫脱党内部发生了十分不利于谈判的变化。妥协派害怕扎格卢勒将在独立后掌权,企图依靠英国维护自己的私利,于是激烈地反对扎格卢勒。英国趁机分裂华夫脱党,蓄谋邀请由它一手扶植的妥协派阿德利内阁和元老政治家的六名代表前往伦敦谈判,而将原代表团拒在谈判会议之外。英国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遭到埃及人民的坚决反对,致使阿德利代表团推迟前往伦敦的日期。扎格卢勒强烈谴责阿德利为首的妥协投降派,重申“不惜牺牲一切,以实现崇高目的”,并且提出“彻底废除英国的保护制度”, 以此作为谈判的先决条件。

1921 年 11 月 10 日,英方把早已拟好的英埃条约面交埃方代表。条约规定:英军可以自由通行于埃及境内,并驻扎在任何必要的地点,等等。与“米尔纳方案”相比,这无疑是一个倒退。如此苛刻的条款,就连亲英的阿德利首相也不敢接受,要求英方做一些更改。英国拒不让步,埃及代表退出会谈回国,谈判告吹。

第三个回合,埃及人民再次举行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英国被迫单方面宣布埃及为独立国家。

谈判破裂后,英国正式公布条约草案。扎格卢勒号召人民抵制英国殖民当局的一切行政措施拒绝服从命令。埃及人民再次示威游行和武装起义。英国高级专员艾伦比下令逮捕扎格卢勒及其战友。他们先被关进塞舌尔群岛监狱,后转移到英国的直布罗陀要塞。

消息传来,全国沸腾。埃及又一次出现了 1919 年 3 月的斗争形势。“立

即释放扎格卢勒”、“埃及立即独立”的口号声,响彻尼罗河两岸。12 月 27 日,艾伦比宣布埃及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并急忙从本土调来精锐部队(陆、

海、空三军数万人)。经过整整一个月的血腥镇压,才把起义斗争暂时平息下去。但只要埃及人民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的斗争就不会停止。

英国政府无可奈何,不得不于 1922 年 2 月初召回艾伦比商讨对策。劳合·乔治首相和寇松外交大臣最后接受了艾伦比提出的两项建议,修改“米尔纳方案”;发布允许埃及独立的宣言书。2 月 16 日,英国政府宣布撤销“英埃条约草案”,28 日发表了宣言书,宣布撤销对埃及的保护权,承认埃及为独立的主权国家,但同时还宣布了四项保留条件。

3 月 16 日,埃及宣布独立,实行君主立宪政体,素丹福瓦德任埃及国王。

首都开罗、亚力山大等城市举行庆祝独立典礼,鸣礼炮 101 响,宣告非洲现代史上第一个独立国家诞生。埃及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1923 年 4 月,埃及公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9 月,开罗市民举行隆重仪式欢迎民族独立运动领袖扎格卢勒凯旋归来。1924 年初,埃及举行独立后的第一届国会选举,华夫脱党获得 87%的议席。1 月 28 日,组成了以扎格卢勒为首相的华夫脱党第一届内阁。在组阁过程中,扎格卢勒毅然决然地摆脱了英国的干预,独立自主地选择和任命内阁成员。这一切表明,埃及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1. 埃及反帝斗争的深入发展

埃及的独立是不完全的,因为 1922 年 2 月 28 日宣言一方面宣布承认埃及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另一方面却又宣布保留四项与埃及独立完全不相容的英国特权。这四项特权是:英国军队有权驻扎埃及全境;“守护苏伊士运河”;维护“英帝国交通的安宁”,“防御”对埃及的“一切外来侵略与直接间接干涉”;管理苏丹。十分清楚,宣言把埃及置于半殖民地的地位。事实也是如此,独立后的埃及,内政外交仍处处受制于英国。因此,埃及人民与英帝国主义的矛盾依然是埃及社会的主要矛盾,民族革命的任务远未完成。在二次大战前的十多年中,双方围绕着四项特权的保留还是取消问题又进行了多次较量。但由于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者——华夫脱党的错误和蜕变,英国暂时占了上风。四项特权后来通过条约的形式被固定下来。

扎格卢勒在担任内阁首相的 10 个月中,一直在积极地为埃及的完全独立而斗争。但是,扎格卢勒等人对刚刚上台的英国工党麦克唐纳政府抱有幻想, 试图通过和平的合法的方式实现埃及的完全独立。1924 年 10 月,扎格卢勒满怀希望飞往伦敦,同麦克唐纳政府谈判,要求英国撤走在埃及的驻军,撤销英国的财政、司法顾问,废止英国在埃及的一切特权,但遭到麦克唐纳政府的拒绝。谈判失败,第一轮较量受挫,扎格卢勒失望而归。

扎格卢勒不依靠革命主力——工农大众,而是完全凭借徒具虚名的内阁① 与英国进行斗争,结果惨败,导致内阁倒台。这是一大错误。

扎格卢勒执政时期,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改革。如发展民族工商业,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国家管理和工业技术人员,改革选举制度,选拔青年人担任高级官职,打击贪官污吏,撤换不称职的旧官吏,将华夫脱党人及其拥护者提拔到高级职位上去等等,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福瓦德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的极力拉拢和英国的挑拨下,扎格卢勒为首的华夫脱党的动摇和妥协性恶性发展,甚至镇压支持自己上台的工农大众。

① 国王福瓦德是英国的傀儡和走狗,埃及国家的军队仍掌握在英国手中。

埃及独立后,工农大众并没有得到多少直接利益,他们要求革命向纵深发展。例如,工人要求增加工资,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贫苦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等,政府均不理睬。有些地区工人举行罢工,占领工厂。有些地区农民抗捐抗税,夺取地主的土地。扎格卢勒政府害怕工农运动的发展将严重危害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利益,于是对工农运动实行镇压。3 月份,仅在开罗和亚力山大就枪杀了 20 多名示威游行的工人,还将 300 名工人投入监狱或罚做苦役。更有甚者,以“煽动罢工”、“制造骚乱”的罪名取缔了埃及共产党和劳工总联合会,逮捕了共产党领导人胡尼斯·奥拉比和安东·马隆等人, 并两次公开审讯共产党人,处六名共产党人徒刑或服苦役。

扎格卢勒等人的所作所为,使他们很快失去了革命主力工农大众的支持。这就注定了他们后来必然失败的结局,尽管议会通过决议,重申埃及领土主权不容侵犯,要求英国军队从苏伊士运河地带撤走;尽管政府发表声明, 递交照会,要求同英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等等,但英国政府都不予理睬。

1924 年 10 月,英国保守党政府上台后,公然进行挑衅,任命原驻苏丹总督里·斯塔克为驻埃及军队司令。这深深激怒了埃及人民。里·斯塔克抵开罗后即被人刺死。早就对扎格卢勒内阁心怀不满的英国保守党政府借机向扎格卢勒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埃及就里·斯塔克被刺事件赔礼道歉,赔偿 50 万英镑,严惩凶手;此外,还无理要求埃及政府镇压群众的示威游行, 恢复英国顾问在埃及国家机构中的权力,限定埃及驻苏丹的军队一天内撤走,提出英国有权使用尼罗河水灌溉它在苏丹的棉花种植园等。扎格卢勒还没来得及答复英国的通牒,英军便大举向埃及增兵,并占领亚力山大港海关等。面对英国蛮横无理的行径和武力威胁,扎格卢勒内阁软弱无力,进退维谷。他既不敢也不愿意发动工农大众以武力对抗英国,又不甘心向英国屈膝投降,唯一的办法只有下台。1924 年 11 月 24 日,扎格卢勒内阁集体辞职。

扎格卢勒等人试图通过和平的合法的方式实现埃及的完全独立之所以最终失败,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而不依靠工农大众则是致命所在。

华夫脱党内阁垮台后,国王福瓦德认为取消革命成果的时机已经成熟, 公开投靠英国,夺取内阁大权,打击华夫脱党,镇压共产党和民族运动。国王任命其亲信西瓦德为首相。西瓦德一上台便废除了 1923 年宪法,解散了议会。接着颁布新选举法,剥夺了一半选民的选举权,取消了集会、结社、出版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同时还以“煽动罢工”的罪名逮捕了共产党和华夫脱党领导人,仅 1925 年 1 月份就逮捕 30 多人,而且在首都和地方政府中大力清洗华夫脱党人官员,将埃及军队和警察中的“可疑分子”遣送到边远地区。鉴于以往失败的教训,英国也采取“利用埃及正常力量”——走狗福瓦德来摧毁华夫脱党,取消革命成果,镇压革命运动,使埃及丧失了争得的独立成果。

尽管国内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猖獗一时,但是已经觉醒并富有斗争传统的埃及人民是不会听任他们为所欲为的,他们为保卫 1919—1924 年革命成果同埃及王室和英国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首先是围绕议会选举的斗争。王室为了击败华夫脱党,纠集了一批封建地主、政府高级官员和部分王室成员,拼凑成一个名为“联合党”的组织。西瓦德内阁公开宣布,除联合党以外,禁止任何政党进行政治活动,为的是保证联合党的候选人当选。

埃及人民以民族利益为重,在议会选举中仍然站在华夫脱党一边,斥责

联合党是“奴才党”,“卖国党”,积极投华夫脱党候选人的票。出乎王室和英国的意料,华夫脱党获得议会 54%的议席,扎格卢勒当选为议长,另外两名华夫脱党人担任了副议长。国王福瓦德不甘失败,在英国高级专员的同意下,悍然宣布解散议会。

国王的专制独裁激起了人民的级大愤怒,许多城市爆发了工人、学生和市民的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开罗工人的总罢工使首都一度瘫痪。在人民斗争的鼓励下,华夫脱党、新祖国党、自由立宪党①联合行动,要求结束独裁统治,恢复宪法。举行新的选举。1926 年 5 月 22 日举行的新选举中,华夫脱党获得了更大的胜利,扎格卢勒担任了议长,自由立宪党的阿德利担任了首相。至此,围绕议会选举的斗争以反动派的失败而告终。这一场斗争表明, 民族独立的思想已深深扎根于埃及人民之中,民族主义的进步力量是摧不垮的。

其次是围绕英国军官对埃及军队指挥权的斗争。1924 年 4 月自由立宪党的萨尔瓦特派组成了新内阁。华夫脱党、新祖国党和萨尔瓦特内阁联合一起, 利用议会同英国斗争,要求免去英国人在埃及军队和警察中担任的一切职务,结束英国对埃及军队的控制;同时还要求增加埃及军队的数量,建立空军,实现武器现代化,增强保卫埃及的能力。这些要求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

英国政府于 1927 年 5 月 29 日向萨尔瓦特首相发出照会,断然拒绝了埃及的要求,并派军舰到亚历山大港和塞得港外游弋,进行武力威胁,在斗争的关键时刻,享有崇高威望的民族领袖扎格卢勒不幸病逝,使联合斗争瓦解。萨尔瓦特首先动摇,与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秘密签订了承认英国四项特权的协定草案,1928 年 3 月 17 日,华夫脱党新领袖穆斯塔法·纳哈斯组成了联合内阁。纳哈斯十分软弱,当他提出的维护群众集会自由的主张刚一遭到国王和英国的反对,便吓得辞了职,成了有名的短命内阁(仅三个月)。自由立宪党公开投靠国王,解散了议会,停止实行 1923 年宪法。围绕英国军官对埃及军队指挥权的斗争失败了,反帝斗争暂时进入了低潮。

1929—1932 年,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期间,埃及深受英国转嫁危机之害。棉花价格下跌 61%,库存量超过往年的 4 倍,植棉面积减少 50%,棉农大量破产,流入城市谋生。城市中民族企业大批关门停产,30 多万工人失业, 流浪街头。民族矛盾再度尖锐起来。

英国为了缓和民族矛盾,同意让纳哈斯再一次出任首相。但不久,当华夫脱党拒绝同英国签订新的奴役性的条约时,英国便伙同国王迫使纳哈斯辞职,改由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人民党的头目伊斯梅尔·西德基组阁。此举又触发了民众反抗运动。开罗、亚历山大、曼苏尔、塞得港、苏伊士港等城市的工人举行了大罢工;贫苦农民也自发地组织起来向城市进军。数十万人的游行示威迅速发展成武装起义,学生、手工业者也参加了斗争。1930 年 7 月下旬,埃及人民的反帝斗争再一次掀起高潮。

西德基内阁残酷地镇压起义,愤怒的群众用石块、棍棒同配有坦克、机枪的政府军激战 10 天,不少人被杀,数千人被捕。血的教训使埃及人民完全看清了福瓦德和西德基作为英国走狗的真面目,第一次喊出了“反对国王专

① 新祖国党建于 1907 年,由埃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商人组成。自由立宪党是埃及自由派地主的政治组织。

制独裁”、“驱逐国王”、“砸碎封建枷锁”、“打倒西德基反动内阁”的口号。贫苦农民提出了“土地归耕者所有”的斗争目标,并自发地夺取地主和外国农场主所侵占的土地。农民的广泛参与,把反英民族革命同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埃及革命运动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

1931—1935 年,埃及人民进行了反对新宪法的斗争。据统计,有 95%以上的选民拒绝投票。宪法颁布后进行第一次选举那天,开罗、亚历山大、塞得港等城市发生了群众性的示威游行。人们强烈要求西德基内阁下台,高呼“踢开绊脚石福瓦德”,“还人民以自由”等口号。示威群众与前来镇压的警察进行顽强搏斗。乡村中农民纷纷袭击选举站,赶走负责选举的官吏,与镇压农民的警察厮杀。有许多村长抵制选举,光宣布辞职的村长就有 400 多名。

从 1935 年起,埃及人民的反帝斗争带有反法西斯性质。1935 年 10 月意大利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之后,在埃及的一些意大利侨民建立了法西斯组织——黑衫队。与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有密切关系的国王福瓦德, 支持和保护黑衫队在埃及的活动。由于意大利妄图建立利比亚—埃塞俄比亚

—索马里“意属大帝国”的计划严重地威胁着英国的利益,英国立即向靠近埃塞俄比亚的埃及增兵,其陆军由 1.2 万人猛增到 3 万人,军舰增至 60 艘。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和英国大量增兵埃及,在埃及人民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民群众自发地募集金钱、粮食和其他食品送往埃塞俄比亚前线, 并组成了志愿服务队和医疗队奔赴抗意战场,支援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战争。1935 年 11 月 13 日,华夫脱党在开罗召开 3 万人的群众大会,声讨英国增兵埃及、破坏埃及主权的罪行。会后举行示威游行,工人和学生同前来镇压的警察发生了冲突,示威游行旋即发展成武装起义。斗争迅速扩展到其他城市,一直坚持了一个多月。这场斗争表明,反英斗争已经与反法西斯的斗争结合起来。

英国政府和国王福瓦德慑于人民斗争的压力,被迫宣布恢复 1923 年宪

法,举行新的议会选举。在 1936 年 5 月的议会选举中,华夫脱党领袖纳哈斯

第三次上台组阁,这是埃及人民保卫 1922 年革命成果斗争的又一次胜利。华夫脱党却害怕革命的群众运动,其妥协性日益增长,由逐步背离民族和国家利益发展到最后蜕化变质。1936 年 8 月,以纳哈斯为首的 13 人联合代表团

赴伦敦谈判,于 8 月 25 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英国和埃及同盟条约》①。条

约虽然保持了 1922 年获得的独立国的地位,但英国过去单方面宣布的四项特权却在条约中被固定下来,致使埃及人民同英国政府围绕四项特权所进行的顽强斗争终告失败。

英埃同盟条约公布后,立即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华夫脱党在人民中威信扫地,完全丧失了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地位。从 1936 年起,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青年军官阶层崛起,担当起埃及民族革命的领导责任,把争取完全独立的斗争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① 条约规定:1 万名英国陆军和 400 名飞行员驻扎在苏伊士流河区,埃及政府负责提供土地和营造舒适房舍的费用。战时埃及政府无条件地提供一切方便,包括港口、机场和其他设施。驻埃及英军享有豁免权和其他特权。英军驻扎在亚历山大港附近地区,为期八年。英埃共管苏丹,由英国驻苏丹总督独掌军事、行政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