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德、意在北非和地中海的失败

正当英军第八集团军突破阿拉曼防线、由东向西追击隆美尔军团的时候,英美联军于 1942 年 11 月 8 日开始了代号为“火炬”的大规模登陆战, 在北非开辟了新战场。

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将军和英国的亚历山大将军受命分别担任英美联军的正、副总司令,指挥这次登陆作战。9 月 20 日,英、美参谋长委员会拟制了在卡萨布兰卡、奥兰和阿尔及尔同时登陆的作战方案,并为此组织西部、中部、东部 3 支特混舰队。参加特混舰队的英、美军共 13 个师,650 艘军舰和运输船,其中包括 3 艘战列舰、7 艘航空母舰、17 艘巡洋舰、64 艘其他作战舰艇。作为登陆的空中保障,将使用 1700 架飞机,其中绝大部分都驻守在直

布罗陀。登陆日期定在 1942 年 11 月 8 日。

根据作战计划,前往卡萨布兰卡的西部特混舰队从美国出发,全部是美国部队;前往奥兰和阿尔及尔的中部、东部特混舰队从英国出发。进攻奥兰的是由英国海军运送的美国部队,并由一支美英联合空军部队负责支援。进攻阿尔及尔的大部分是英国部队,由英国的海、空军进行支援。参加作战的英国运输船队应于 10 月 26 日前全部驶离英国港口,而美国的部队则应于 10

月 24 日从美国港口乘舰出航。美、英的这支远征军必须在同一时间到达各自的登陆地点。11 月 5 日,艾森豪威尔飞抵直布罗陀,指挥这次即将开始的登陆战役。在登陆战役开始前,为争取维希政府驻法属北非的法国部队(约 20 万人)倒向盟国,11 月 7 日,艾森豪威尔特地把在法军中享有盛誉的吉罗将军接到直布罗陀,想利用他的影响使北非的法国部队倒向盟国。与此同时, 美国驻阿尔及尔的总领事墨菲在阿尔及尔邀请法国军事长官朱安进行密谈, 并决定把盟军即将登陆的消息告诉正在那里探视爱子病情的维希政府武装力量总司令达尔朗,以争取得到他的支持。但达尔朗只答应发电报请示维希政

① 丘吉尔:前引书,第 4 卷,第 888 页。

府首脑贝当后再定。

在作了大量充分的准备之后,1942 年 11 月 8 日凌晨,美英联军兵分三路向预定的目标发起了大规模的登陆战役。

东部特混舰队在英国海军少将布罗斯的指挥下,于 8 日 1 时开始在阿尔及尔的东、西两面登陆。在阿尔及尔港口,登陆部队遇到了法军较激烈的抵抗,2 艘英国驱逐舰在驶入港口时被击伤,许多士兵被包围,并在当日下午向法军投降。幸好达尔朗这时已决定倒向盟国,下令阿尔及尔的法军停止抵抗,并于下午 6 时 45 分在一项停战协定上签了字。盟军随即控制了整个阿尔及尔。

中部特混舰队在美军弗里登少将的指挥下,也于 8 日 1 时许在奥兰登陆。他们开始也遭到法军的抵抗,损失严重。后来法军指挥官获悉双方在阿尔及尔进行谈判,抵抗意志大为削弱。美军装甲部队 10 日乘隙从南部突入奥兰, 逼近法军司令部。中午,法军宣布投降。

西部特混舰队在美军巴顿少将的指挥下,于 11 月 8 日拂晓前到达摩洛哥

海岸。由于夜间行驶,而且航程较远,所以登陆时间比原计划晚了 3 小时。美军分别在卡萨布兰卡的达拉、利奥特、萨菲登陆,一开始就牢固地占据了立脚点。在有些地点,登陆部队并未遇到抵抗。但随后战斗一度相当紧张, 特别是在利奥特港附近。幸好达尔朗已下达停止战斗的命令,摩洛哥总督诺盖闻讯后便于 11 月 11 日宣布投降。美军占领了卡萨布兰卡。

希特勒在得悉美英远征军在北非登陆的消息后,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11 月 10 日,他下令德军开进法国南部维希政府管辖的地区,维希傀儡政府就此垮台。与此同时,德、意军队迅速占领了科西嘉岛和突尼斯的海空基地,并在突尼斯集结了 5 个师的兵力,组成坦克第五集团军,由阿尔尼姆

将军指挥,企图制止美英联军的前进。为了夺取法国的军舰,德军于 11 月

27 日进攻法国南部的港口土伦。法国水兵依靠自己的勇敢和机智,凿沉了军

舰,使法国的 70 多艘舰艇因此没有落到轴心国的手里,但德国海军在法国沿

地中海各港口仍然掠夺了总吨位达 65 万吨的 159 艘法国商船。

美英在执行“火炬”作战计划时,把以戴高乐为首的“自由法国”排除在外,在北非登陆之后同以达尔朗为首的维希分子进行交易,遭到美英国内舆论和欧洲各国抵抗运动的强烈抨击。一个年轻的戴高乐分子刺杀了达尔朗,美国又扶持另一个法国将领吉罗出来掌管法属北非的军政事务。

盟军登陆后,在当地居民的支援下,于 11 月底占领了整个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并进入突尼斯境内,直逼比塞大和突尼斯城下。

斯大林曾对美英联军在北非登陆成功的意义作过评述,他说:“由于非洲的军事行动表示主动权转到我们盟国手中,欧洲的军事政治状况从根本上变得有利于英苏美同盟国。它破坏轴心国体系中的领导力量希特勒德国的威信,从精神上瓦解希特勒在欧洲的盟国。它使法国摆脱麻木状况振奋起来, 动员法国的皮希特勒力量,并为组织法国反希特勒军队打下基础。它为打垮意大利和孤立希特勒德国创造了条件。”①

美、英原来预计在 1942 年底基本结束北非战事,1943 年初即转向进攻西欧。由于希特勒迅速派兵抢占了突尼斯的港口和空军基地,并陆续增兵, 隆美尔残部也退入突尼斯,最后在突尼斯集结的德、意军达 25 万人之多;再

① 斯大林:《答美联社记者问》,载《斯大林文选》,人民出版社 1977 年,第 326 页。

加之天气恶劣,给美、英军造成很大困难,因而从 1942 年 12 月初至 1943

年 2 月底,盟军与轴心国军队便在突尼斯形成长期的拉锯战。

当北非的军事行动尚未结束的时候,1943 年 1 月 14 日至 23 日,美、英两国的政府首脑罗斯福和丘吉尔偕同两国的高级参谋人员,便在卡萨布兰卡举行了一次重要的战略会议,研究制定 1943 年的战略方针和作战行动。这次

会议最后达成的重要战略方案是把跨越英吉利海峡的作战推迟到 1943 年以后,美国则保留它在太平洋上的主动权;并决定,盟军在攻克的黎波里和突尼斯之后,立即对轴心国中最薄弱的意大利发动进攻,首先攻占西西里,然后直捣罗马。

卡萨布兰卡会议以后,为加快结束北非战事,盟军在北非战场设立战区, 由艾森豪威尔任战区总司令,亚历山大任战区副总司令并负责指挥第十八集团军群的作战。

美英联军在完成作战准备后,于 1943 年 3 月下旬发动总攻。这时由亚历

山大指挥的第十八集团军群有 20 个师又 4 个独立旅,人员和装备齐全。而德、

意军只有 14 个师又 2 个独立旅,人员和装备的缺额很大,每师平均人数不超

过 5000 人,且处于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指挥的两支大军之间,战略态势十分不利。隆美尔认为,轴心国的军队若再留在非洲,就等于“明显的自杀”。3 月 9 日,他委托阿尔林将军代理指挥军队后,便返回欧洲养病,并向德军统帅部要求迅速从北非撤军。结果隆美尔成了希特勒眼中的:“悲观主义者”, 从而失去了对非洲军团的指挥权。

1943 年 3 月 20 日,蒙哥马利指挥的第八集团军以其大部分兵力攻打马雷斯防线。德、意军因力量对比悬殊,同时担心有可能被合围,不得不撤离马雷斯防线的守军,并于 4 月中旬退至突尼斯北部,结果成了瓮中之鳖。

1943 年 4 月 19 日,盟军集中优势兵力发起总攻。英军第八集团军自南

向北实施突击,美英联军自西向东发起进攻,经过 18 天的激烈战斗,于 5

月 7 日分别攻占了突尼斯城和比塞大港。5 月 13 日,总数约 25 万人的德、意军全部向盟军投降,其中德、意军各占一半左右。至此,北非战事结束。三年来,德、意法西斯在北非和地中海地区损失了 95 万人,舰船 240 万吨、

飞机 8000 架。盟军占领了整个北非,从根本上改变了地中海的形势。

北非战役的胜利,不仅使盟军在地中海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而且为盟军尔后向西西里岛和意大利本土进军,进而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