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独立国家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非洲独立国家之间的关系;二是非洲独立国家同洲外主要国家的关系(详见本卷第十二、十三章)。

随着非洲独立国家一个个出现,非洲国家之间的关系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种新关系主要表现为:非洲各国联合进行反帝、反殖、反霸斗争; 加强相互间合作,发展民族经济;和平协商,解决帝国主义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边界争端;同舟共济,解决难民问题等。

非洲各国联合进行反帝、反殖、反霸斗争有着两种含义:一种是支援尚未独立的非洲国家和地区的解放斗争。1963 年非洲统一组织的成立,标志着这种联合斗争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非洲解放委员会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将签署《非洲统一组织宪章》的 5 月 25 日定为“非洲解放日”是有远见的。另一种是维护和巩固已经独立国家的独立和主权。1977 年和 1978 年,非统组织首脑通过了《关于反对外来干涉非洲国家内部事务》的决议和《反对一切外来干涉》的决议,显示了非洲国家的决心。这方面的斗争更为尖锐和激烈,特别表现在非洲国家 1960 年代反对新老殖民主义侵略刚果(今扎伊尔)的斗争;1970 年代支持埃及和索马里反对前苏联霸权主义的斗争,以及扎伊尔反对前苏联雇佣军的入侵;1980 年代调解安哥拉内部的冲突,以抵制前苏联的武装干涉。在维护民族经济主权方面,非洲国家积极参加对石油资源的保护,并利用石油资源反击帝国主义和以色列侵略者的联合斗争;1970 年代又联合开展了维护海洋渔业资源的活动。

非洲国家为发展民族经济而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1973 年非统组织首脑会议通过了《关于合作、发展和经济独立的非洲宣言》,首次明确提出非洲国家实行“集体自力更生”的方针。1979 年初,非洲国家参加七十七国集团的部长会议,通过了《阿鲁沙自力更生纲领和谈判纲领》,强调实现发展中国家的集体自力更生关键是要发展它们之间的经济合作。同年,第十六届非统首脑会议通过了著名的《蒙罗维亚宣言》,提出了非洲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具体目标和措施。

1980 年代,非洲国家的地区经济合作有了发展。1980 年,南部非洲国家在卢萨卡通过了《南部非洲向经济解放迈进》的宣言,成立了南部非洲发展协调会议,提出了建立南部非洲经济共同体的计划。同年 4 月,非统组织在拉各斯讨论经济问题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为实施蒙罗维亚非洲经济发展战

② 世界银行:《1989 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略而采取的行动计划》(后简称《拉各斯行动计划》),制定了在 2000 年前

非洲国家经济合作的远景规划。它规定,前 10 年要加强和完善现有经济合作

地区或专项组织,建立一些新的组织;后 10 年致力于建立全非共同市场和非洲经济共同体。1984 年的非统首脑会议上着重讨论了为加强非洲国家经济合作采取的措施,通过了建立非洲特别基金的决议。到 1980 年代末,非洲国家已有的经济合作组织大体分为经济共同体、原料生产国与出口国组织、专项合作组织、金融互助组织等主要类型。

非洲国家经济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如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南部非洲发展协调会议、马格里布联盟、塞内加尔河开发协作、非洲开发银行、西非货币联盟等组织的成就令人瞩目。目前,发展非洲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尚有许多障碍,诸如由于单一经济结构不得不依赖西方国家市场的需求;各国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往往有着经济利益的矛盾;资金和技术依赖西方发达国家;许多国家政局不时动荡等等。《拉各斯行动计划》原定 2000 年达到的目标已经被迫推迟实现。

和平协商解决边界争端,是非洲国家共同为之努力的目标。近代帝国主义瓜分非洲,制造了后来非洲各国间的边界问题。非洲大陆几乎每个国家都同邻国存在着边界纠纷。非统组织成立大会期间通过的《非洲统一组织宪章》,表达了目前不主张改变非洲国家边界的意向。1964 年的非统首脑会议正式通过了关于非洲国家边界不得随意改变、和平解决边界争端的决议。自1960 年代以来,非洲国家在解决边界争端问题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如基本解决了马格里布国家间在撒哈拉地区的边界争端,调解了东北非地区国家间的边界争执,还有正在努力调解解决的西撒哈拉争端的问题。非洲越来越多的国家在解决边界争端中逐渐摒弃武力手段,采用和平协商的办法,这是良好的发展趋势。

非洲难民的数量很多,约占世界难民总数的一半,且分布又广,遍及非洲各个地区。难民问题是困扰非洲国家的一个重大问题。许多国家难民的出现有其国内和国际原因。前者如严重的自然灾害、独裁统治或种族主义造成的政治迫害、部族战争或地区战争等;后者包括边界冲突发展成的大规模战争等。难民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1969 年,非统首脑会议讨论了非洲难民的处置问题,通过了难民问题公约,规定各国都有庇护难民的义务,指出这是高尚的人道主义行动。这一公约得到了成员国的遵从,难民一般都能被有关国家所接受,得到安排。坦桑尼亚、赞比亚、苏丹、喀麦隆等国在这方面作出了显著的成绩。

非洲独立国家同洲外国家间的关系是受本国利益支配的。民族主义、泛非主义、“非洲社会主义”思潮和意识形态,还有宗教力量、经济因素和传统势力等,都对非洲独立国家同洲外国家间的关系产生了影响。

非洲独立国家同洲外主要国家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

第一时期从 1950 年代末到 1970 年代末,非洲国家基本上都获得了独立, 殖民体系崩溃,美国和前苏联则乘机在非洲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时期, 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到 1970 年代初。非洲独立国家为捍卫独立和主权,支持尚未独立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是这阶段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它们主要是反对英、法、葡等老殖民主义和后来的美国新殖民主义。非洲国家对新殖民主义的本质是有个认识过程的。美国武装干涉刚果事件后,它们才逐渐认清美

国企图取代老殖民主义在非洲进行侵略的新殖民主义面目。

第二阶段是 1970 年代。前苏联从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全球战略出发, 在非洲广泛地发动战略攻势,逼迫非洲国家反对前苏联的霸权主义。苏丹反对前苏联的颠覆活动(1971 年)和埃及驱逐前苏联专家的决定(1972 年), 标志着一些非洲国家对前苏联态度的变化。此时,加纳、几内亚和马里等国家对原宗主国仍然采取激进政策,接受前苏联的大量军事和经济援助,对外同苏联取得密切联系。还有些原先通过和平谈判取得独立的国家,如塞内加尔、加蓬、科特迪瓦、喀麦隆等国,对宗主国继续采取亲近政策,以此来完善自己的政治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

第二时期是 1980 年代。非洲国家对洲外主要国家的关系作出了重要调整,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摆脱超级大国的控制,不结盟和独立自主倾向加强;二是国家关系为发展民族经济服务。非洲国家外交政策的调整表现为: 原先对宗主国采取激进政策的国家,积极改善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同前苏联的离心倾向增强,如几内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阿尔及利亚、马达加斯加等国最为典型。原先对宗主国采取温和政策的国家,改变了过去只同宗主国和美国保持密切联系的关系,扩大同其他西方国家和东方国家的交往,如多哥、肯尼亚、津巴布韦等国都很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