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现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两次大战之间的非洲民族独立运动有许多特点。民族起义和革命战争持续不断,城市反帝斗争蓬勃兴起,乡村反帝宗教运动波澜壮阔,是其中最突出的三大特点。

  1. 持续不断的民族起义和革命战争

在一次大战的冲击和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下,反帝武装斗争在北非和东北非地区蓬勃兴起。据不完全统计,自 1918 年起的 20 年中,先后爆发了 100

多次群众性的起义和革命战争。其中尤以 1919—1922 年的埃及反英武装斗

争,1921—1925 年的摩洛哥里夫地区反抗法、西殖民统治的大起义和 1935

—1936 年的埃塞俄比亚抗意卫国战争最为重要。它们不仅在非洲历史上,而且在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

早在一次大战前和大战期间,埃及、利比亚、索马里等国就爆发了反帝反殖的武装斗争。大战结束后,利比亚、索马里的反帝斗争不仅没有减弱, 而且规模有所扩大。另外,在埃及和摩洛哥里夫地区又爆发了新的更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这些地区的反帝斗争和革命战争构成了战后初期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主流。

在利比亚,当地人民利用意大利被大战削弱的机会,1918 年 11 月在西部的米苏腊塔举行了有的黎波里塔尼亚酋长和城市贵族参加的会议。会议宣布成立的黎波里塔尼亚共和国,并同东部的昔兰尼加抗意武装力量联合,达成了互相支持,一致抗击意大利侵略者的协议。1922 年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政权,重新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使利比亚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严重的摧残和破坏。利比亚人民不畏法西斯强暴,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直到 1928 年,意大利侵略军才得以占领的黎波里塔尼亚。此后,打击意大利侵略军的游击战争一直坚持到 1943 年。

在索马里,民族英雄穆罕默德·阿卜杜拉·哈桑从 19 世纪末起就领导着反意战争。一次大战期间,战争规模不断扩大。大战结束后,战斗更加激烈。意大利派重兵镇压,1920 年哈桑领导的义军被浸没在血泊之中。然而,索马里人民并未屈服,20 年代中期又掀起了武装斗争的新高潮,并一直坚持到1935 年。

关于埃及和摩洛哥里夫地区的大起义,将在本章后半部分详加叙述。1930 年代,反帝武装斗争的重点转到东北非,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另

有专目叙述)成了此时武装斗争高潮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在比较沉寂的黑非洲,也爆发若干起轰轰烈烈的武装起义。例如,在东非,1933 年乌干达和卢安达的农民在乌干达边境集会,反对强迫劳动,遭到英国和比利时军队的

联合镇压。愤怒的农民们奋起反抗,随即发展成大规模的起义。这次起义付出很大代价,被杀害的农民达 1000 多人。

在西非,战后初期曾爆发过埃格巴农民反征税起义、塞拉利昂铁路工人起义和妇女的“阿巴暴动”。1913 年,在塞拉利昂又爆发了拒绝纳税的农民联合起义。1932 年,黄金海岸的库马西农民和阿里斯金矿工人举行了联合起义,同前来镇压的政府军发生了激烈冲突,死伤数百人。1928—1929 年,赤道非洲的法属刚果发生了布拉柴维尔铁路工人反对强迫劳动和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起义。起义坚持了 4 个月之久,波及喀麦隆、比属刚果、中非等殖民地。1913 年,在比属刚果爆发了农民抗缴税收的起义。

在南部非洲,1928—1929 年,葡属安哥拉的许多城镇和乡村同时爆发了反抗殖民统治的起义,造成罗安达、本格拉、木萨米迪什等沿海港口和中心城市一度处于瘫痪状态。1930 年,安哥拉西部又爆发了声势浩大的起义。除农民参加起义之外,城市居民也参加了起义,并成为主力。起义后来扩展到罗安达地区。起义者到处打击葡萄牙军警。由非洲人组成的殖民政府军后来也站在起义者一边,给予葡萄牙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最后葡萄牙当局调来大批正规军,才把起义镇压下去。纳米比亚北部地区的奥万博人部落于1922、1924 和 1932 年分别举行了三次起义,其规模之大、起义之频繁,是一次大战前从未有过的。

  1. 蓬勃兴起的城市反帝斗争

城市反帝斗争的兴起是西方资本主义移植到非洲并促使非洲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一次大战、十月革命和泛非主义运动对非洲的影响所产生的后果之一。资本主义在非洲的移植和发展与欧洲列强的主观愿望相反,它造就了自己在非洲的对立面和掘墓人——非洲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主义知识分子。一次大战后,这些新兴的阶级和阶层不仅迅速发展壮大,而且开始加快觉醒。他们和他们所代表的城市居民再也不愿忍受殖民主义统治当局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举起了反帝反殖斗争的大旗,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罢工运动、示威游行以至武装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殖民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据不完全统计,两次大战之间非洲城市(不包括埃及和南非)的群众反帝斗争就有百次之多,几乎遍及非洲各大城市,其中北非、西非的城市反帝斗争更为突出。

在北非地区,1919—1923 年间,突尼斯的工人举行了 40 多次罢工。1934 年 9 月,突尼斯人民为抗议殖民当局实施非常法令(戒严制度、可任意逮捕反法活动者),在全国各个城市举行了总罢工和罢市。不仅市民参加了斗争, 连农民也起而响应,斗争一直坚持到年底。1936 年 10 月,摩洛哥行动委员会派代表去巴黎,要求实行民主,允许摩洛哥人享有与法国移民同样的权利, 但却遭到法国政府的无理拒绝。非斯、卡萨布兰卡、萨累等城市的人民群众对此十分气愤,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抗议法国政府的蛮横无理。

在西非地区,1919 年 4 月,塞内加尔的达喀尔——圣路易铁路工人举行了大罢工。这是非洲人工人和欧洲人工人的一次联合大罢工,要求提高工资和改善劳动条件,最后取得了胜利。1920 年,又发生了塞内加尔铁路职工、海员和建筑工人的联合大罢工,白人雇主被迫答应提高工人的工资。尼日利亚在 1921 年爆发了城市工人罢工和市民的示威游行之后,于 1925 年又发生了铁路工人的大罢工。1926 年,塞拉利昂的铁路工人发动大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减少工时,斗争坚持两个月之久。1929 年,冈比亚海员举行大罢工,

要求提高工资 50%,并改善劳动条件。斗争坚持了 62 天,还引起了全国总罢工。建筑工人、造船工人、机械工人、泥瓦工人等都参加了斗争行列,罢工的总人数达 2000 多人,时间持续了 20 天之久,最终迫使殖民当局作出让步, 承认工人有组织工会的权利,还增加了工资。1930 年,黄金海岸的汽车司机举行大罢工,要求提高工资,废除苛刻待遇。同年还爆发了矿工的罢工。1933 年,多哥首府洛美爆发失业者和市民的游行示威,反对增加税收和物价上涨。参加者达 3000 多人,他们占领了港口、邮政局等要害部门。法国急派大批陆军,才把示威镇压下去。

在东非地区,1929 年 5 月,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市爆发工人、学生、店员和市民的大规模示威游行。参加者 3000 多人,高举着“自由”、“独立”、“马达加斯加属于马尔加什人”的标语。这是一次大战后马达加斯加一次规模最大的反帝群众运动,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1939 年 7 月,肯尼亚港口城市蒙巴萨的非洲工人举行了大罢工,要求提高工资,

规定最低工资额,每周劳动时间不超过 45 小时。内罗毕的许多工人对此积极响应,也纷纷举行罢工。这次斗争以政府被迫满足工人的部分要求而告终。1939 年 8 月,坦噶尼喀海港城市坦噶爆发了非洲人码头工人的大罢工。罢工遭到英国警察镇压,工人被迫拿起武器,袭击英国人办的企业和商店。英国调来大军,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才把罢工镇压下去。

在南部非洲地区,1932 年,北罗得西亚的利文斯敦和卢卡萨市数千名工人和周围的农民掀起了抗税运动。起义者袭击监狱和官吏,释放因欠税而被关押的非洲人。1935 年 5 月,北罗得西亚铜矿城市恩卡纳、穆富利拉和卢安夏先后发生了非洲人矿工大罢工,要求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减轻税收等。卷入罢工斗争的数万名矿工与前来镇压的英军进行了激烈搏斗,罢工随即发展成为武装起义,斗争一直坚持到 5 月底。1936 年 6 月,安哥拉洛比托

——加丹加铁路工人(非洲人工人与欧洲人工人)举行了联合大罢工。他们得到城市运输、建筑和服务行业工人的大力支援,一度使洛比托等城市陷于瘫痪状态。

1931 年在赤道非洲地区,比属刚果的开赛省矿工和工厂工人 4000 多人举行了大罢工。当工人被强制复工后,又采用消极怠工的方法继续进行斗争。

除罢工、示威游行、武装起义之外,城市反帝斗争还包括城市知识青年开展的反殖民主义的宣传活动。城市知识青年不仅积极参加罢工、示威游行和武装起义,而且还利用自己的专长,创办学校和刊物,发行书报,召开演讲会,举办展览等,揭露殖民主义统治的种种罪行,抨击帝国主义的各种暴行,提出民族解放的各种要求和目标。此外,他们还报导一些国家的反帝斗争消息和形势,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启蒙教育起了良好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西非地区青年知识分子创办的刊物有 15 种之多①。西非青年组织还筹集资金创办学校,资助青年去欧美留学。阿齐克韦和恩克鲁玛等人就是这时去美国留学的。后来在美国成立的美国加拿大非洲学生协会, 同在英国伦敦的非洲学生组织取得了密切联系,成了反殖民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

类似的情况在东非和北非也存在。例如,苏丹喀土穆城的大学生组织俱乐部,积极筹集资金创办学校,向青少年传授文化知识,讲解反英斗争的意

① 陆庭恩:前引书,第 240 页。

义和所采取的策略手段。肯尼亚的爱国知识分子从 1930 年代初起创办了一系列民间教育机构,如著名的吉库尤人独立学校协会、吉库尤教育协会、肯尼亚师范学院等。数以千计的肯尼亚青少年受到了文化教育,增强了民族意识, 增长了斗争本领。摩洛哥的青年运动领导人阿卜德·阿齐兹·萨阿列比,在1920 年出版了一本名为《苦难的突尼斯:它的要求》的小册子,抨击法国在突尼斯进行殖民统治的罪行,明确提出了恢复宪政、给予人民自由与民主、承认工会合法、实行义务教育制度等民族主义要求。该书问世后,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尽管殖民统治当局严格查禁,却无法阻止该书在摩洛哥各界人士中广泛传阅。

  1. 波澜壮阔的乡村反帝宗教运动

利用宗教开展斗争是小农反抗压迫和剥削的传统斗争形式之一。早在古罗马时代,北非的小农就曾利用基督教反对过罗马人的统治。19 世纪末,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小农又开始利用基督教反对欧洲殖民者。在一次大战期间, 这类斗争在若干地区曾掀起过高潮,战后很快发展成为遍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波澜壮阔的反帝宗教运动。从表面上看,这好像是农民传统斗争形式的再版,实际上是欧洲殖民主义者利用基督教侵略非洲、促使非洲民族主义基督教教派产生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无疑,它的发展与一次大战和泛非主义运动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关系。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跟随欧洲殖民者侵入非洲的传教士就利用宗教的

外衣进行侵略活动。至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时,基督教在非洲已传播很广, 欧洲人传教士及其建立的欧洲式的教会比比皆是。基督教本是西方列强用来麻醉非洲人民的精神鸦片和进行侵略活动的工具,但是,与西方侵略者的主观愿望相反,被奴役的经济文化落后的乡村农民却在基督教教义中找到了“人人都是上帝的孩子”、“人人平等”这样一些反对种族歧视和压迫的思想武器,他们认为,非洲黑人和欧洲白人都是“上帝的孩子”,应当享有平等的权利,应当自己管理自己,也应当有自己的教会。于是,在 19 世纪末出现了黑人的独立教会。种族意识和民族意识正是在创立黑人独立教会的过程中孕育的。

一次大战和泛非主义运动的影响使非洲农民逐渐觉醒,提出了“非洲只应当属于非洲人”、“废除种族歧视”、“让非洲人自己作主”、“不要白人老爷”等民族主义的思想和口号,进而形成了许许多多民族主义教派,建立了非洲人自己的教会。如埃塞俄比亚教会、统一土著教会、非洲共同教会、守望楼运动、马拉基教派、以利亚第二、哈里斯运动、非洲浸礼派教会、基班古运动、基塔瓦拉教派、基利皮基亚教派、人蛇教派、黑人传教会、人豹运动、上帝孩子的教会、上帝统治者教会、圣灵教派、司智天使和六翼天使教会等等。

本世纪 20 年代以后,反帝宗教运动发展迅速,参加者十分广泛,不仅包括农民,还有地方酋长、手工业者、种植园工人、小商人、教员和职员等。有些教派还超越了国界,在许多殖民地国家活动。例如,1925 年从尼日利亚分出来的司智天使和六翼天使教会,几年之内就在几内亚湾沿岸许多国家中传播,拥有教徒 50 万人。

基班古运动也是一个影响巨大的宗教运动。西蒙·基班古生于 1889 年比属刚果蒂斯维尔附近的恩卡姆巴村。1921 年,他宣布自己为先知(当地叫“恩古扎”),受上帝委托来教育人民,使非洲人得到善良和公正的待遇,建立

一个“黑人基督”指导下的千年王国。他号召黑人民众不替白人殖民者干活, 不种植白人所需要的农业经济作物,不缴纳租税,拒绝购买欧洲货物,不送子女进白人教会办的学校,公开抵制殖民当局的法律法令,试图用这种不合作的办法迫使比利时殖民者最后离开刚果。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基班古主义。

基班古主义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拥护,在短短五个月中,信徒发展到 3.7 万多人。基班古主义发展成基班古运动,并迅速向周围国家蔓延。比利时殖民当局十分害怕,急忙进行镇压,驱逐基班古及其信徒。但殖民当局越是加紧镇压,基班古的信徒反而越来越多。这个运动还同乌干达、法属刚果、尼日利亚的宗教运动取得了密切联系。

比利时殖民当局黔驴技穷,只得设法逮捕基班古,并判处其无期徒刑(后改为监禁 30 年,1950 年死于狱中)。但是,基班古主义的信徒继续进行斗争,1936 年又出现了新基班古复兴会。基班古运动一直持续到 1960 年代初。

非洲各地区、各殖民地国家独立运动的发展极端不平衡,这也是两次大战之间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一个显著特点。

非洲大陆面积辽阔,各地区、各殖民地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所受到的一次大战、十月革命和泛非主义运动的影响也极不一样,这些便决定了民族独立运动在各地发展的极端不平衡性。北非的埃及、突尼斯和南非是当时非洲经济、政治、文化较发达的国家,受一次大战、十月革命和泛非主义运动的影响较大,因此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水平也较高, 不仅建立了无产阶级和民族主义政党,提出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目标,而且还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帝群众运动和武装斗争,尤其是埃及还争得了独立, 建立了非洲现代史上的第一个独立国家。阿尔及利亚、马达加斯加、摩洛哥、英属西非、利比亚、北罗得西亚等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也比较发达,受一次大战、十月革命和泛非主义运动的影响也比较大,因而独立运动的发展水平也比较高,不仅建立了民族主义政党,提出了宪政改革或自治的政治要求, 而且发动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或武装起义。法属西非和赤道非洲、东非和南部非洲的大部分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水平较低,有些地区还处在游牧部落阶段,原始公社制残余还很多,因而独立运动的发展水平较低,甚至很低,只是出现了少数民族主义的组织或政党,斗争目标大都在经济方面, 如减轻税赋、取消强迫劳动、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和反对种族歧视等等, 斗争主要是自发的小规模的抗税起义和宗教运动,反帝斗争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