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黑非洲黑人资产阶级的出现

非洲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南非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北非的埃及和马格里布三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 1960 年代以前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黑非洲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1960 年代以来,非洲阶级关系的重要变化之一是黑非洲出现了一个独立的黑人资产阶级。艾德里斯·科克斯曾经对非洲人口的阶级构成作过如下估计:农民占 85%以上,工人阶级占 10%强, 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占 5%①。当然,这个估计数字的可靠程度并非无懈可击,但是,在黑非洲各国没有提供更为精确可靠资料的情况下,可供参考。据非洲经济委员会提供的数字,1975 年 19 个非洲国家②中 5%的人口占有总收入的 24.3%③。肯尼亚、塞内加尔、乌干达和赞比亚 4 国最富有的 5%的人口分别占该国国民收入总额的 30%④、36%、20%和 22%⑤。当然,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加上黑非洲国家在独立后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实行不同的政策, 因此,黑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发展程度并不一样。有些国家黑人资产阶级迅速发展壮大,有些国家这个阶级正在形成之中,而另一些国家还没有出现黑人资产阶级。但就黑非洲整体而言,黑人资产阶级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无疑已经形成了。

有些黑非洲国家不乏百万富翁乃至亿万富翁。肯尼亚著名的黑人企业家有乌迪·吉卡加、恩京加·卡鲁姆、迈纳·万奇吉、查尔斯·卢比亚、恩京盖·穆伊盖等。曾任肯尼亚工商部副部长的恩京加·卡鲁姆在 1979 年是 36

家商号的董事,在其中的 33 家有股本。他建立的一家制鞋公司准备跟操纵肯

① Idris Cox, Socialist Ideas in Africa(《非洲的社会主义思想》),London 1966,p.16.

② 这些国家是贝宁、乍得、埃及、加蓬、科特迪瓦、肯尼亚、利比亚、马达加斯加、马拉维、摩洛哥、尼日尔、塞内加尔、塞拉利昂、津巴布韦、坦桑尼亚、突尼斯、乌干达和赞比亚。

③ ECA, Survey of Economic and Social Conditions in Africa 1978—1979(非洲经济委员会《1978—1979 年非洲社会经济状况调查》),AddisAbaba1980.

④ 另据世界银行一位官员估计是 44%;D.Ghai ed.,Agrarian Policies and Rural Poverty in Africa(《非洲的土地政策和农村贫困》),Geneva 1983,p.34.

⑤ Adebayo Adedeji ed.,Indigenization of African Economies(《非洲经济的本地化》), London 1981,p.392.

尼亚市场的多国公司一决高下①。塞拉利昂巨商贾米尔是塞拉利昂人和黎巴嫩人的混血儿,因走私钻石而暴富。他在黄金及钻石开采、捕鱼业、银行、赌场等都有大量投资。塞拉利昂国际工商银行可以说是他的私人银行。他跟政界特别是史蒂文斯总统关系密切。他所享有的特权非一般部长所能比拟,可随时晋见总统,可乘总统的直升飞机,携带东西出入国境时无人敢检查,甚至总统在外交上有时也有求于他。他利用其黎巴嫩血统和穆斯林的身分以及百分富翁的地位多次访问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为塞拉利昂寻求贷款和援助。塞内加尔一位经营商业和运输业的资本家阿尔哈吉·莫玛尔·索伦是世界伊斯兰商会秘书长②。尼日利亚百万富翁的人数超过黑非洲其他国家百万富翁人数的总和。其代表人物有被称为尼日利亚私营企业大亨的法吉米罗孔、北方豪萨族巨商丹塔塔家族、奥杜托拉财团(以经营橡胶园、轮胎厂、木材厂为主)、瓦达集团(经营内陆运输、建筑业等)、伊卜拉欣集团(经营进出口贸易、运输业、房地产)等。拉各斯首富法吉米罗孔在 1950 年代靠仅有的

25 英镑和从侄子处借到的 300 英镑为资本,成立亨利·史蒂文斯公司,经营出口牲畜骨头和进口摩托车零件的小生意。尼日利亚独立后,公司发展很快, 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到 1978 年法吉米罗孔去世时,亨利·史蒂文斯集团已拥有海运、电器机械、房屋建筑、旅游、陆路运输等八家子公司,每个子公司还有若干家数量不等的分公司。法吉米罗孔生前任集团主席、董事长,成为尼日利亚和西非地区赫赫有名的商业大亨,被选为拉各斯工商联合会、尼日利亚工商联合会、西非工商联合会的主席、尼日利亚国民银行主席和尼日利亚标准银行董事长。伊巴丹大学 1972 年授予他商业管理科学名誉博士学位。可与法吉米罗孔匹敌的是以北方商业城镇卡诺为据点的豪萨族巨商丹塔塔家族。目前,尼日利亚北方一些城填卡诺、卡杜纳及东北部的迈杜古里等所需的工业原料、人民生活必需品,都靠从拉各斯或哈尔科特港用大卡车运来; 而北方生产的牛、棉花、花生等也靠卡车运去南方港口。丹塔塔运输公司垄断了这一运输业务。在拉各斯——卡杜纳——卡诺纵贯南北的现代化公路上,可以看到标有 T.T.字号(丹塔塔运输公司标记)的载重 40 吨的巨型卡车队从早到晚川流不息。丹塔塔家族除投资于商业和运输业外,在许多外资企业中拥有股份。阿尔哈吉·英卡·福拉威约经营的尼日利亚绿色航运公司专营尼日利亚与欧洲大陆间的货运,在 1979 年拥有一支 6 艘货轮的船队,总吨位 87,807 吨①。有的尼日利亚富商在国外开设许多企业,如祖籍伊莫州的恩兹利培除在国内开设 17 家公司外,在英国开设了 8 家公司,资产约 5000

万英镑,年营业额 7000 万英镑;另外在加纳、塞拉利昂等国也设有公司,其商务活动涉及世界许多地区,如法国、瑞士、巴基斯坦等。

黑人资产阶级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19 世纪是它的萌芽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非沿海首先发展起来。自从奴隶贸易废除之后,西非同欧洲的双边贸易日益兴盛。欧洲商人用制成品来换取西非的棕榈油和花生等原料。他们把非洲中间商(经纪人)视为扩展其商业利益的代理人。因此,类似买办的中间商在当时的西非特别活跃。另外,在 19 世纪后半叶,在西非沿海(和

① Weekly Review (《每周评论》),August 7,1981,p.28;John Iliff,The Emer-gence of African Capitalism

(《非洲资本主义的崛起》), Minneapolis 1983,p.2.

② JohuIliffe,op.cit.,p.3.

① African Business(《非洲商业》),May 1979,p.73.

南非)出现了非洲人经营的资本主义种植园和农场。但是,黑非洲民族资本成长和发展的时代毕竟不同于欧美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它不可能像欧美资本主义那样通过对外掠夺的方式来积累资金。以大家庭为基础的传统社会经济结构,殖民政权的统治和外国垄断资本控制着经济命脉,限制和阻碍了黑人民族资本的发展。因此,直到 20 世纪 40—50 年代,只有个别国家例如科特迪瓦,初步形成了一个以种植园主为主体的黑人资产阶级。他们在本国民族独立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黑非洲国家尽管民族资本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都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黑人资产阶级。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使黑人资产阶级很难依靠自身的力量积累资金,自发地发展资本主义,而要借助国家政权的力量为自己的发展建立物质基础。所以,黑人资产阶级是在 1960 年代大多数黑非洲国家独立后依靠国家政权的扶植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非洲国家独立后,不管标榜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旨在发展民族经济、壮大民族资本的政策措施,如计划经济,外资企业国有化、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经济本地化、国营企业私有化等,有些国家还实行扶植民族私人资本的政策。

其一,从国有化到私有化。

非洲国家在 1956 年埃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以后至 1960 年代及 1970 年代中期,曾两次掀起国有化浪潮。黑非洲国家在独立后都不同程度地实行了国有化政策,将原来由殖民政权和国际垄断资本操纵国家经济命脉的一些重要经济部门如大工矿企业、外贸、铁路、港口、银行、保险公司、公用事业等收归国有。据联合国统计,1960—1976 年间,有 71 个发展中国家共接管外资企业 1447 家,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接管 628 家,占总数的 43.4%。此外,各国都由政府资助建立了一批国营和准国营的企业,1974—1977 年间,非洲国家在公营经济部门的投资占固定资本总额的 32.4%①。这个比例除社会主义国家外,是世界上最高的。黑非洲国家通过这些措施,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壮大了民族资本的力量,使国家资本成为民族资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后从 1960—1970 年代开始,一些国家已经着手调整经济政策,将部分

国营企业转给私人经营。进入 1980 年代以来,黑非洲国家出现了国营企业私有化的热潮。到目前为止,加纳、几内亚、马里、莫桑比克、扎伊尔、多哥、科特迪瓦、塞内加尔、喀麦隆、马拉维、利比里亚、肯尼亚、尼日尔、贝宁、刚果、坦桑尼亚、赞比亚、塞拉利昂、冈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等国都不同程度地将部分国营企业实行私有化。如扎伊尔在 1981 年 6 月决定将全国所

有国营农场改为私营,1982 年 2 月将 37 家国营企业改为私营,包括马卢古

钢铁厂、沙巴一家矿业公司。多哥从 1982 年起实行私有化,目前已有 20 多

家国营、准国营企业转归私人经营。科特迪瓦通过发行股票出售 30 家国营企

业②。尼日利亚在 1988 年初宣布将 96 家企业实行私有化③。塞内加尔政府决

定将 57 家国营企业中放弃 26 家,其中 13 家全部私有化,另 13 家部分私有化④。很明显,私有化措施就是将通过国家权力多年经营而积聚或建立起来的

① 非统组织、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向特别联大提交的报告《关于非洲经济和社会危机》,1986 年 6 月。

② African Business,Feb. 1988.

③ 美联社电讯,1988 年 1 月 19 日。

④ African Business,Oct. 1987.

国家资本转入本国私人手中,从而壮大本国私人资本和黑人资产阶级的力量。

其二,发展进口替代工业。

独立前,除塞内加尔、南罗得西亚(津巴布韦)和肯尼亚等少数国家制造业有一定发展外,大多数黑非洲国家制造业基础都很薄弱。许多人民生活必需品、日用消费品都仰赖进口,大大加深了这些国家对西方的经济依赖。黑非洲国家在独立后不久普遍强调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利用本地的或进口的原料生产原来需从国外进口的制成品,作为实现经济独立的重要对策,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黑人资产阶级正是在这项政策的鼓励下开始投资于制造业,相继建成一批中小企业。

其三,一些国家颁布行政法规,限制亚洲人的经济势力,保护本国私人企业的发展。

肯尼亚通过颁布商业执照法,打破了亚洲人对零售业的垄断,并将大部分零售业转入肯尼亚人手中。1967 年实施的贸易执照法规定,非本国公民不能在农村和城镇郊区经商,从而将亚洲人拥有的大量中小企业转入非洲人手中①。1975 年贸易法修正案进一步规定,在肯尼亚的外资企业的产品都必须通过国家贸易公司指定的肯籍代理商经销,进一步排挤亚洲人,致使这一年有 69 家亚洲人企业倒闭②。在运输业和建筑业方面,政府也颁布类似的执照法,使资金不足的非洲人企业主可以在没有外商竞争的条件下发展。因此, 原在殖民统治下受到严格限制的非洲商人阶级在独立后很快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和经济力量。赞比亚也颁布商业执照法,规定某些批发和零售业只能由本国公民经营③。

其四,设立专门机构、提供优惠贷款,扶植本国私人资本发展。

几内亚在 1979 年重新允许私人经营工商业后,政府专门设立了中小企业部。多哥建立了中小企业促进中心和国家投资公司,在资金、物资和技术上给民族工业以指导和帮助。博茨瓦纳 1970 年成立了博茨瓦纳发展公司,后又成立博茨瓦纳企业发展公司、企业发展局和国家发展银行。它们为私人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厂房、机器、培训技术人员,帮助私营厂商提高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到 1980 年,仅博茨瓦纳发展公司兴建或资助兴建的项目就

有 82 个。肯尼亚资本最雄厚、影响最大的国营企业是肯尼亚工商业发展公

司,其 60%的资金由政府提供,主要职能是给民族工商业发放贷款。它在 1965

—1971 年间向肯尼亚人提供私人贷款共 250 万肯镑,其中绝大部分用于购买亚洲人的企业①。银行系统规定本国企业可获得相当于其投资总额的 60%的贷款,而非本国居民的企业只能获得 20%②。扎伊尔国家银行发放低利(5%)的发展农业贷款,真正得益者是少数庄园主和官员。

其五,实行经济本地化政策。

本地化也称非洲化,它在 1970 年代形成高潮,主要指资本和干部的非洲

① Adebayo Adedeji, op.cit.,pp. 195,363.

② Crawford Young,Ideology and Development in Africa(《非洲的意识形态和发展》),Yale Univeisity Press 1982,p.216.

③ Adebayo Adedeji,op.cit,pp. 93,99—100.

① Adebayo Adedeji,op.cit.,p.192.

② Crawford Young,op.cit.,p.216.

化。通过实施本地化法令,黑非洲有相当一批外资企业部分或全部转入本地人手中,也有一批本国精英(包括军政官员)进入外资企业充任高中级管理职务,使一些原来的资本家更加发展壮大,而一些上层分子也进入资产阶级的行列,从而壮大了黑人资产阶级的力量。

尼日利亚在 1972 年 4 月—1975 年 6 月实行尼日利亚化的结果是,按规

定应部分或全部转让给尼日利亚人的 950 家企业中,实际转让了 738 家。其

中 357 家外资企业应全部转让,实际转让的有 209 家,占 58%。按规定尼日利亚人应参股 40%的企业 593 家,实际执行的 529 家,占 89%。尼日利亚人为此共投资 1.22 亿奈拉(这个估计据认为偏低)③,大多为私人出资购买。扎

伊尔在 1973 年 11 月对外资企业实行扎伊尔化,将 3000 多家外资经营的种植园、牧场、工厂和商店交扎伊尔人接管;1974 年 12 月又实行彻底化,国家没收残存的殖民资本企业,由政客们代行管理①。科特迪瓦在 1973 年提出资本和干部科特迪瓦化,1970 年代中期以后民族资本在社会资本总额中的比重逐步增长,1975 年为 39.72%,1979 年增至 58.2%。在工业资本中,民族资本占的比例 1975 年为 34.2%,1982 年达 65%。1978 年,科特迪瓦人担任高级经理职务的占 22%,中级经理职务占 52.2%,一般管理职务占 72%。肯尼亚在农村执行土地转让政策,到 1971 年,总共有 150 万英亩白人移民的土地(占从前白人高地的 21%)转让给非洲人,50 万非洲农民受益。而同时,新发迹的非洲政客、行政官员和实业家(特别是吉库尤人)也趁机购买欧洲人庄园, 总计约 160 万英亩,估计耗资 2000 万英镑,其中可能 1/3 是国家贷款。同时,肯尼亚实行外资企业管理人员非洲化。1971 年美资公司中有 23%的经理, 另有 52 家外资公司的总经理由肯尼亚人担任,这个比例比科特迪瓦高得多。

肯尼亚最大的 50 家公司中,1968 年有 82%的董事是外国人,而到 1974 年 82%

是肯尼亚公民,虽然其中半数是欧洲血统,而亚洲人均遭到排斥。到 1974 年,一些肯尼亚非洲人成为大企业集团的董事会主席②。

黑非洲国家政府实施的以上这些政策措施,得益的只是少数人。尼日利亚实施本地化政策,大量外资企业的股份转让给尼日利亚公民,估计有 20 万以上的尼日利亚人购得了股份③。仅联合非洲公司就向 75,450 名申请者出售了股份,但持控股权的只是少数人。以卡诺为例,直到 1978 年,有 1500 万奈拉的股票不是出售给一般雇员而是少数个人,其中至少一半落到了以丹塔塔家族为首的该城六家非洲人大企业主手中①。黑人资产阶级就这样在国家政权的扶植下成长和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