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迅速发展的形势

1960—1970 年代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期。有 3/4 的非洲国家在这一时期获得了独立。特别是 1960 年代可称为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的高峰年代,非洲大陆有一半以上的国家在这个年代里实现了独立。继 1960

年 17 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后,1961—1969 年又有 16 个非洲国家先后实现了

独立,它们是:塞拉利昂(1961 年 4 月 27 日)、坦噶尼喀(1961 年 12 月 9

日)、卢旺达(1962 年 7 月 1 日)、布隆迪(1962 年 7 月 1 日)、阿尔及利

亚(1962 年 7 月 5 日)、乌干达(1962 年 10 月 9 日)、桑给巴尔(1963 年

12 月 10 日独立,1964 年 4 月 26 日与坦噶尼喀联合成立坦桑尼亚联合共和

国)、肯尼亚(1963 年 12 月 12 日)、尼亚萨兰(1964 年 7 月 6 日,独立后

更名马拉维)、南罗得西亚(1964 年 10 月 24 日独立后更名赞比亚)、冈比

亚(1965 年 2 月 18 日)、贝专纳兰(1966 年 9 月 30 日独立后更名博茨瓦纳)、

巴苏陀兰(1966 年 10 月 4 日,独立后更名莱索托)、毛里求斯(1968 年 3

月 12 日)、斯威士兰(1968 年 9 月 6 日)、赤道几内亚(1968 年 10 月 12 日)。

非洲大多数国家在 1960—1970 年代实现独立,首先是非洲人民长期坚持

斗争的结果。许多非洲国家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从 1950 年代下半期起进一步加强了反殖斗争,更沉重地打击了殖民统治当局,迫使他们考虑非洲殖民地的独立问题。坦噶尼喀的工人在劳工联合会及非洲民族联盟的领导下,在 1958—1960 年间共进行了 561 次罢工,参加人数达 24 万人,使殖民

者损失 200 万个工作日。罢工工人在提出经济要求的同时,还提出了国家独

立的强烈要求。桑给巴尔人民于 1959 年举行了反对英国殖民当局的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之后,又于次年举行集会抗议美国在桑给巴尔设立导弹基地,约占全国 1/3 的人参加了活动,显示了广大人民爱国情绪的高涨。乌干达人民于 1960 年 9 月举行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大示威,要求独立与自由。肯尼亚

工人在 1962 年的 3—10 月期间曾举行了 150 次罢工,提出了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及废除殖民统治等要求。

非洲各殖民地人民除了开展罢工、集会、游行、示威等非暴力形式反对殖民主义外,有一部分殖民地人民还采取起义、暴动、游击战等武装斗争的形式打击殖民主义。阿尔及利亚人民从 1954 年举行起义后,直至 1960 年代初仍坚持武装斗争,给法国殖民主义以沉重的打击。1960 年代,又有几个非洲殖民地以阿尔及利亚为榜样开展反殖武装斗争。安哥拉人民在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等政党领导下,于 1961 年起进行武装斗争。几内亚比绍和莫桑比克分别在几内亚和佛得

角非洲独立党与莫桑比克解放阵线领导下,先后于 1963 年和 1964 年也开展

了民族独立战争。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两国人民均于 1966 年分别掀起了反对罗得西亚及南非种族主义政权的武装斗争。这些国家武装斗争的崛起和非洲

广大殖民地人民的游行示威等群众运动相结合,把非洲反殖斗争推向高潮, 这是迫使西方殖民主义纷纷承认非洲国家独立的最根本的动力。

非洲人民民族意识的提高和反殖斗争的加强是与当时有利的国际环境密切相关的。

其一,这时欧洲、亚洲及拉丁美洲存在着十多个以共产党为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它们不仅在道义上、政治上而且在经济上、军事上给非洲人民的反殖斗争以物质支持。中国曾大力支持阿尔及利亚、莫桑比克、安哥拉、津巴布韦等殖民地人民反对法国、葡萄牙及罗得西亚种族主义政权的武装斗争,就是明显的一例。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加强了非洲人民的反殖斗争。其二,这时东亚、南亚、中东、拉美地区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

了独立,它们不仅为非洲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树立了榜样,而且也给予积极的支持。继 1955 年万隆会议之后,第三世界国家于 1961 年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会议。会议在宣言中提出要“立即无条件地、彻底地和最后地废除殖民主义”。至 1970 年代末,不结盟国家共召开了六次首脑会议。每次首脑会议都在文件中声援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有几次首脑会议还具体表示支持安哥拉、莫桑比克等非洲许多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这对非洲的反殖运动起了鼓舞作用。

其三,至 1950 年代末,北部非洲除阿尔及利亚外都已实现了独立,西部

非洲的加纳、几内亚也已实现了独立,这时独立国家在 1960 年代以后大力支持正在争取独立的非洲殖民地人民,成为他们反殖斗争的后方基地。如几内亚比绍的非洲独立党就曾把总部机关和一些训练营地设在邻国几内亚共和国的境内,这对于它长期坚持游击战争直至最后摧垮葡萄牙殖民帝国起了重要作用。安哥拉、津巴布韦等民族解放组织也曾以扎伊尔、坦桑尼亚、赞比亚等国的领土作为反殖游击战争的后方基地。1963 年 5 月建立的非洲统一组织成为非洲国家加强团结合作、协调政策、支持未独立国家争取解放的重要的国际组织。非统组织除了在宗旨中强调“从非洲根除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 外,还专门成立非洲解放运动协调委员会,负责支持非洲各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斗争的具体事务,并在历届非统组织首脑会议上对反殖斗争表示关注和支持,这对非洲人民争取独立斗争的胜利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其四,英、法、比、葡等老殖民主义国家和美国在非洲的利益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这为非洲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提供了某种可以利用的条件。美国一方面支持老殖民主义国家镇压非洲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另一方面又趁机大力向非洲渗透,排挤老殖民主义势力,妄图取而代之。美国和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争夺就是明显的一例。美国为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殖民战争提供武器弹药,但又几次策划法国的极端殖民主义分子和秘密军队组织发动武装叛乱,反对戴高乐政权。美国和比利时、法国等西欧国家在扎伊尔也曾存在尖锐的对立。西方阵营的这种裂缝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利于非洲独立运动。

其五,美国和苏联为争夺世界霸权而竟相插手非洲,这对非洲殖民地的独立运动既有不利的一面,也存在有利的一面。苏联为了争夺非洲的势力范围,极力把自己打扮成非洲被压迫民族的天然盟友,为非洲殖民地的民族解放组织提供武器装备、军事训练及物质援助,支持殖民地的反殖斗争。而美国为了抵制苏联对非洲的渗透,也促使老殖民主义国家在有些殖民地改变武力镇压及旧殖民统治的模式,这都有利于非洲殖民地实现国家独立。

有利的国际环境大大鼓舞了非洲殖民地人民的反殖斗争,而反殖斗争的蓬勃发展是迫使殖民主义者承认殖民地独立的主要原因。在反殖斗争的打击和威胁下,西方殖民主义者为了维护他们在非洲的利益,纷纷改变旧殖民统治的制度与方法。

从地区分布看,1960—1970 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绝大多数发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北非只有阿尔及利亚于 1962 年实现了独立);从打击目标看, 逐渐由英国、法国转向葡萄牙、南罗得西亚种族主义政权和南非种族主义政权;从发展道路及斗争形式看,逐渐由以和平的、非暴力为主的形式转向以暴力斗争为主的形式;从反殖队伍及领导力量看,团结问题成为影响运动的重大问题;从国际环境看,有利的因素越来越明显地发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