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的思维受阻处提问

学生的学习由不知到知,从懂到会,出现思维疑难或思维受阻是经常发生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置。随时调整或改变原来准备的问题,把问题提在“火候”上。例如在学习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之后,一位教师组织学生解答:“学校把 360 本教科书分别放在上、中、下三层书架上。上层的 1/4 等于中层的 1/5,等于下层的 1/6。求每层书架各放多少本书?”这道题与例题相比改变了叙述形式,加深了难度,不少学生困惑不解。有的说:“这道题好像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但每层几比几不知道。”有的说:“要是三层的总份数知道了,问题应好解答了。”显然这时学生的思维受阻,急需教师予以点拨:“这三层中每一份的大小都相等吗?为什么?这三层共有多少份?”这一提问使学生思路的闸门终于启开了。有的说:“这三层中每一份的大小相等。因为上层的 1/4 等于中层的 1/5,等于下层的 1/6,所以其中每一份是相等的。”有的说:“上层有 4 份,中层有 5 份,下层有

6 份,共有 15 份。所以,上层占总数的 4/15。”从而使学生能顺利地应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答。如果不用提问的方式,而是由教师平铺直叙讲解,效果显然就差多了。

除此以外,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情况还需通过提问获得反馈信息,以适当调整教学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