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式

有比较才有鉴别。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一方面随着知识的日益丰富, 视野日益开阔;另一方面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还有局限性。因此,教师要提出有思维性、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比较、推理,去探求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求取真知。

如教《送东阳马生序》,可抓住关键词语提出问题:①课文第一句“余幼时即嗜学”,把句中的“嗜学”改为“好学”行不行?为什么?②“嗜学” 两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两个问题不是立即可以回答的,而是要认真阅读课文并进行思考才能回答,因此学生钻研课文的热情就高。他们反复阅读, 反复推敲,反复比较,终于领悟到课文之所以用“嗜学”一词的精妙之处: “嗜学”虽然也有“好学”的意思,但“嗜”却不是一般爱好,而是特别爱好,“嗜学”比“好学”语意更强,更能表达作者幼时好学的迫切心情。正因为有这种好学精神,他才能像文中所写的那样,无所畏惧地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嗜学”两字统摄全文,与本段末的“勤且艰”相照应,也和篇末的“善学”相照应,“嗜学”“善学”正是作者对马生的勉励和希望,也是全篇文章的主旨。